王晓宇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城区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理论预测与实测分析
- 利用基于弹跳射线法和一致性绕射理论的Full 3D传播模型对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附近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进行仿真预测。通过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接收机距基站发射天线水平距离的增加,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变...
- 王晓宇李华芳石木耀王馨石嵩
- 关键词:一致性绕射理论通信基站
- 文献传递
- 利用铜纳米颗粒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磁控溅射系统在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沉积了不同覆盖率的Cu纳米颗粒。以没有纳米颗粒覆盖的太阳能电池作为参考电池,研究了Cu纳米颗粒对太阳能电池电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盖率增加的过程中,纳米颗粒主要以单个纳米颗粒的形式出现,并且很少有纳米颗粒发生团聚现象。具有2%纳米颗粒覆盖率电池的外量子效率最好。电流-电压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具有2%纳米颗粒覆盖率电池的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最好。与参考电池相比,2%纳米颗粒覆盖率电池的填充因子相对提高了36.5%,转换效率相对提高了37%。
- 王晓宇李华芳石嵩王金良
- 关键词:铜纳米颗粒电学性能填充因子
- 银纳米颗粒表面覆盖度对非晶硅薄膜光吸收特性的影响
- 2015年
-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系统在非晶硅薄膜的表面沉积不同覆盖度的银纳米颗粒,并研究纳米颗粒的表面覆盖度对非晶硅薄膜光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薄膜的晶格结构并不受影响。但是,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薄膜在近红外区域内对光的吸收范围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当纳米颗粒的表面覆盖度达到8%时,薄膜在近红外区域内对光的吸收范围达到了最大。这主要是由于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增强了光吸收。
- 王晓宇李华芳石嵩唐仕川王金良
-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光吸收特性
- 有限元分析薄膜/基底在纳米压痕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被引量:2
- 2014年
- 运用有限元程序ABAQUS/Standard,建立了纳米压痕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一般薄膜/基底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压入相同深度时,薄膜的厚度越大,卸载后的残余深度越浅。薄膜的厚度越大,基底对薄膜的影响越小。对于同一厚度薄膜在不同最大压痕深度时,残余深度和基底的内应力会随着最大压痕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后,采用前面论述的薄膜/基底体系,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不同弹性模量对纳米压痕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 王晓宇王金良彭洪勇
- 关键词:有限元应力
- 城区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理论预测与实测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基于弹跳射线法和一致性绕射理论的Full 3D传播模型对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附近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进行仿真预测。通过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接收机距基站发射天线水平距离的增加,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同。当接收机距基站发射天线水平距离达到190m时,接收功率达到峰值。路径损耗的降低直接导致了接收功率的增加。
- 王晓宇李华芳石木耀王馨石嵩
- 关键词:一致性绕射理论通信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