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德键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淀粉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淀粉酶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肿瘤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液治疗
  • 1篇转移性骨肿瘤
  • 1篇综合性护理
  • 1篇唑来膦酸
  • 1篇晚期
  • 1篇晚期肺癌
  • 1篇腺癌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作者

  • 5篇潘德键
  • 2篇周仁贵
  • 2篇王骁
  • 1篇唐新宇
  • 1篇万蓉
  • 1篇周道安
  • 1篇范晓强
  • 1篇李相勇
  • 1篇周锡建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BRT不同剂量治疗方案对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SAA和PTEN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不同剂量治疗方案对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淀粉酶A(SAA)、血清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接受放疗的141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71)和低剂量组(n=70)。高剂量组采用BED为90~105 Gy的放疗剂量,低剂量组应用BED为70~78 Gy的放疗剂量。对比2组临床疗效、生存、复发及转移情况、SAA、血清PTEN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4.65%与低剂量组的6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生存、复发及转移率分别为87.32%、8.45%、11.27%,低剂量组的则分别为82.86%、12.86%、14.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SAA、血清PTEN水平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13%高于低剂量组8.57%(P<0.05)。结论高剂量与低剂量SBRT方案对肺癌患者疗效及对SAA、血清PTEN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且低剂量时的不良反应少,更为安全可靠。
陈子木潘德键童云峰王骁周仁贵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
综合性护理对晚期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其中80%-9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数晚期,错过手术最佳时机,病情控制困难。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发展,不同分子靶点药物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研究表明[2],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4.2%,分子靶向治疗可有效延缓晚期肺癌进展。但分子靶向治疗也会引起皮肤、甲沟炎、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需临床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进行预防。本研究通过对服用EGFR-TKI靶向治疗肺癌晚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感受负担,提高治疗期间生活质量。
杨卫林万蓉蔡盛伟潘德键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
国产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住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用唑来膦酸注射液4mg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应用1次,治疗有效者连续应用直至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观察其止痛、改善活动能力、降低高血钙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9例患者中止痛有效率为84.2%(16/19),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率89.5%(17/19)。降低高血钙的有效率100%(4/4)。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5例次(25%),感冒样症状4例次(20%)。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安全有效。
周锡建范晓强李相勇周仁贵唐新宇潘德键
关键词:转移性骨肿瘤骨痛唑来膦酸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术后化疗的118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27~82(61.4±11.4)岁;结肠癌69例,直肠癌49例。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采用ROC曲线法分析SII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效能,并根据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SII组(SII≥655.68×10^(9)/L,n=54)和低SII组(SII<655.68×10^(9)/L,n=64),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生存分析探讨两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的差异。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SII和CA19-9水平是影响CR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预测术后复发的截断值为655.68×10^(9)/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86.21%,具有预测价值(AUC=0.855,P=0.000)。高SII组Ki-67≥60%、CA19-9>39 ng/ml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低SII组(P<0.05),且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单核细胞(MON)、血小板(PLT)水平高于低SII组,而淋巴细胞(LYM)水平显著低于低SII组(P<0.05)。高SII组的中位RFS时间为5.6个月(95%CI:5.1~6.1),低SII组的中位RFS时间为8.3个月(95%CI:7.6~9.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9.330,P=0.000)。结论SII可用于CRC患者术后RFS时间的评估,临床医师应对高SII值患者予以更多的关注,以尽早发现复发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
胡诗琪潘德键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
乳腺癌铜死亡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构建乳腺癌预后风险模型并探索其潜在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数据,利用R软件获取铜死亡相关lncRNA。用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铜死亡预后相关lncRNA,建立预后风险模型。运用Kaplan-Meier分析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并将此模型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整合,Cox回归分析寻找独立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对高低风险组之间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免疫功能分析,并探讨两组间TMB和突变基因的表达。[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19个铜死亡预后相关lncRNA,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4个lncRNA,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8个lncRNA(AL590434.1、AC105398.1、AL137847.1、AC004982.1、AC107993.1、MECOM-AS1、U73166.1、HECW2-AS1)用于构建预后风险模型。风险评分=(-1.45494698784031×AL590434.1)+(-3.67358360093321×AC105398.1)+(-1.10778423160903×AL137847.1)+(0.661226964250153×AC004982.1)+(-1.46582205700717×AC107993.1)+(0.825809098216395×MECOM-AS1)+(-0.651012875897201×U73166.1)+(0.249130715504216×HECW2-AS1)。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预后风险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效能较好(AUC值分别为0.727、0.688、0.706)。风险评分可作为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列线图证实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能力。GO分析主要富集包括肌肉系统过程、富含胶原的细胞外基质、肌动蛋白结合;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钙离子信号通路(P<0.05)。免疫功能分析发现T细胞共抑制、抗原呈递共刺激及共抑制在高、低风险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高风险组TMB较低风险组高(P<0.05),高TMB组预后较低TMB组差(P<0.05)。两组中PIK3CA是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其
张雯雯王骁周道安潘德键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