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巧文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低纬
  • 2篇低纬度
  • 2篇营养盐
  • 2篇中低纬
  • 2篇中低纬度
  • 2篇纬度
  • 2篇海区
  • 2篇表层水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洋中脊
  • 1篇营养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质
  • 1篇生产力
  • 1篇示踪
  • 1篇示踪剂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海南省海洋开...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6篇江巧文
  • 4篇倪建宇
  • 2篇赵宏樵
  • 2篇刘小骐
  • 2篇姚旭莹
  • 2篇曹志敏
  • 1篇蒋玉波
  • 1篇贾培蒙
  • 1篇王道儒
  • 1篇李元超
  • 1篇于小刚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34)Th作为海洋学中示踪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234Th是海洋中日、周、月时间尺度上和颗粒物运动有关的过程的良好示踪剂,常用于海洋碳循环最为重要的区域———真光层中颗粒物的循环,以及和生物中介有关的及一些相对较快发生的海洋过程的研究2。34Th对我们研究由CO2循环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了解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海洋中的分布行为和最终归宿,促进全球质量平衡归宿模型的构建,研究某海域的生物泵与初级和新生产力,促进我们对海洋的进一步了解并引导它健康可持续地为人类所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论述了234Th作为海洋学中示踪剂的原理和发展过程,比较了目前所使用的各种采样和测量方法,详细介绍了它在垂直通量、颗粒物循环、水平传输和沉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归纳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到目前为止,234Th仍然是最快的自然颗粒物活性计时器,而样品处理、分辨率和处理量等方面的进步则推动了234Th在海洋学研究中更广泛的应用。开阔大洋中很多234Th工作都是在JGOFS计划的支持下进行的,因此,234Th应用的潜在前景可针对JGOFS计划未完成的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
江巧文倪建宇
关键词:颗粒物示踪剂全球变化
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总有机磷和氮的分布及其营养盐动力学意义
<正>本文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的规律及其对营养盐动力学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区内TOP的含量为0.04~1.44μmol/L,平均值为0.52μmol...
倪建宇刘小骐赵宏樵姚旭莹江巧文
文献传递
琼东海域橙黄滨珊瑚骨骼生长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基于珊瑚骨骼X射线照片,使用CoralXDS软件,对海南岛(琼)东部海域的橙黄滨珊瑚生长特性进行研究,获取了百年来的年生长率(ER)、骨骼密度(D)和钙化速率(CR)3种生长参数.结果表明:该橙黄滨珊瑚ER的变化范围为0.49~1.10 cm·a^(-1),年均值0.76cm·a-1;D的变化范围1.11~1.35 g·cm^(-3),年均值1.22 g·cm^(-3);CR的变化范围为0.55~1.41g·cm^(-2)·a^(-1),年均值0.94 g·cm^(-2)·a^(-1).统计分析表明,研究海区表层水温(SST)是橙黄滨珊瑚骨骼生长参数变化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对ER和CR的控制较强,对D的影响较弱,但总体上3项生长参数都随SST升高而增大.光照、盐度和水动力条件等是次要影响因素.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对琼东海域橙黄滨珊瑚骨骼密度条带分布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复杂的气候环境,赋予了橙黄滨珊瑚骨骼多变的生长模式.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琼东海域年平均表层水温显著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15℃·(10 a)^(-1),SST上升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和80年代初,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琼东海域SST显著上升的原因.
江巧文曹志敏王道儒李元超倪建宇
关键词:表层水温
南海北部海域沉积物中生物钡、碳氮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其与表层水体初级生产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对采集自南海北部的D06和S0612两个短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不同赋存形态钡、有机碳和生物硅的含量以及有机质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钡主要以碎屑钡和自生的生物钡形式存在。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在10.3~385.2μg/g之间,平均值为177.0μg/g,据此计算的新生产力在12.3~146.7 mg/(d·m^2)(以碳计)之间,平均为78.9 mg/(d·m^2);D06站计算的结果和附近站位的实测值相当。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在0.64%~1.34%之间,平均值为0.89%,C/N比值为4.96~5.93,平均值为5.54。有机碳的δ^(13)C值在-22.98‰~-20.73‰之间,平均值为-21.46‰,依据端元组份同位素组成计算的陆源有机质比率显示,D06站位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而S0612站位则受陆源有机质的影响较大。沉积物中有机质的δ^(15)N值在3.96‰~6.29‰之间,平均值为5.26‰,反映的是该海区氮源的同位素组成,而不受硝酸盐利用率的影响。
倪建宇赵军江巧文姚旭莹
关键词:有机质生产力南海北部
太平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地球化学特征
2012年
对东太平洋海隆9°~10°N(9°50.01′N,104°17.44′W,水深2 200m)热液硫化物的主要组成元素测试资料研究表明,硫化物具有高Ca、Cu、Co、Se含量,低Pb、Mn、As、Cd、Ba和Au含量的特点,为富Cu型热液硫化物。热液硫化物中Cu与Co、Se、Ag、Cd等元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而与Ca、Ba、Mn、Pb等元素呈负相关关系(R2>0.8)。热液硫化物烟囱体中不同圈层化学成分的变化较大,稀土元素(REE)的含量从内层到外层逐渐变高,可以反映出硫化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均一性和矿化条件的不同。热液硫化物中REE含量较低,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和LREE富集的特征,与海水的REE配分曲线基本一致,表明热液硫化物中的REE主要来源于海水。
于小刚曹志敏江巧文蒋玉波贾培蒙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热液硫化物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高值出现在表层,而低值出现在深层水体中。空间分布上,表层海水中的TOP在总磷中所占的比例自西向东是降低的,在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水体中的磷以有机态为主,而10°N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区则只占58%~67%。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在整个研究区的分布都较为一致,有机氮在总氮中占大部分,通常在75%以上,并在140°W附近出现高值。水体中总氮总磷的比值表明,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氮磷的比值在Redfield比值附近,说明限制该海区初级生产的因素可能是氮、磷以外的元素;而10°N附近的海区,氮磷比值低于Redfield比值,说明该海区以氮限制为主。总体而言,研究海区的垂直扩散和水平输送以及生物固氮作用,可能是控制研究区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TOP和TON对研究海区的初级生产以及营养盐的循环起着显著的作用,是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倪建宇刘小骐赵宏樵江巧文姚旭莹
关键词:营养盐北太平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