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婧美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许多肿瘤在晚期易形成恶性腹腔积液,最常见于消化道和妇科肿瘤。腹腔积液严重地影响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示预后较差。其中尤以消化道肿瘤所致的恶性腹腔积液预后最差,生存期仅为12-20周^([1])。腹腔内化疗是控制恶性腹腔积液的常用方法。可用于腹腔内化疗的药物有顺铂、卡铂、氟尿嘧啶及羟基喜树碱等,但临床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逐渐重视到新生血管在腹腔积液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 纪丕军戚敬柳婧美
- 关键词:恶性腹腔积液腹腔内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羟基喜树碱
- 卡培他滨及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弥漫型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比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与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之间54例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病例,其中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方案28例,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26例,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采用Kaplan Meier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生存期。结果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95%CI:7.9~11.0个月),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95%CI:9.5~11.5个月)。接受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个月(95%CI:4.3~6.5个月),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个月(95%CI:6.7~7.3个月)。采用Kaplan Meier描绘生存曲线。经Log-rank法检验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方案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方案(P〈0.05)。结论弥漫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方案可获得更多生存获益。
- 柳婧美白威纪丕军王山川张丽娟陈永静程文华樊凡杨迁妮马久红
-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
- 不同化疗方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亚叶酸钙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方案(FOLFIRI方案)与奥沙利铂、亚叶酸钙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方案(mFOLFOX6方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110例,分为FOLFIRI方案化疗组(A组)和mFOLFOX6方案化疗组(B组).通过评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结合传统的营养评价方法、患者主观整体营养(PG-SGA)评分及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观察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小样本量的计量资料用Shapiro-Wilk法检验其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组和B组中呕吐、腹泻、脱发的发生率分别为53.8%(28/52)、65.4%(34/52)、46.2%(24/52)和29.3%(17/58)、43.1%(25/58)、20.7%(1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化疗后清蛋白、体质量指数、NRS-2002评分、PG-SGA评分与同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化疗后中位PG-SGA评分(7.0分)高于B组(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6,P〈0.05).两组间化疗后清蛋白、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肤折叠厚度和上臂中段肌肉周长、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OLFIRI方案、mFOLFOX6方案均可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而FOLFIRI方案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较mFOLFOX方案更为明显.
- 柳婧美原陈珊陈永静纪丕军白威
- 关键词:结肠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营养状况
- PICK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PICK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30例HCC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1 cm),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IC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32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以及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CK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根据132例患者PICK1蛋白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评分<3分为低表达组, ≥3分为高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 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 3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中PIC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3±0.38比1.10±0.12, t=-13.66, P<0.001)。132例HCC患者中, PICK1蛋白低表达86例(65.2%), 高表达46例(34.8%);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PICK1蛋白低表达37例(28.0%), 高表达95例(72.0%), HCC组织中PICK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7, P<0.001)。不同肿瘤长径、肿瘤数目、肿瘤类型、TNM分期及是否有包膜形成、血管侵犯的HCC患者PICK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PICK1高表达组术后中位OS时间为54.9个月(95%CI:41.0个月至未达到), 低表达组为17.8个月(95%CI:13.1~25.0个月), PICK1高表达组OS优于低表达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CK1高表达组中位DFS时间为43.0个月(95%CI:31.0个月至未达到), 低表达组为15.0个月(95%CI:11.1~20.1个月), PICK1高表达组DFS优于低表达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ICK1在HCC组织中低表达, PICK1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 程文华柳婧美杨文慧
- 关键词:预后
- 食管癌患者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和Foxp^(3+)Treg细胞与其TNM分期及生存期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探讨食管癌患者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和Foxp^(3+)Treg细胞与其TNM分期及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其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高时,其死亡风险较高(P<0.001,RR=1.934,95%CI:1.355~2.708);而Foxp^(3+)Treg细胞的浸润程度低时死亡风险较高(P=0.047,RR=0.785,95%CI:0.624~0.987)。CD6^(8+)巨噬细胞和Foxp^(3+)Treg细胞浸润程度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其浸润程度对于评价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状况等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陈永静马峻杰白威王山川柳婧美程文华樊凡卫彦芳杨荣李元
- 关键词:食管癌巨噬细胞肿瘤TNM分期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研究
- 2024年
- 背景与目的:尽管目前针对胃癌的治疗手段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晚期胃癌患者仍存在预后差、5年生存率偏低等问题,因此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帕博利珠单抗作为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仍需大量研究予以验证,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2022年8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临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HER2阴性、未经治疗的晚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TNM分期为Ⅳ期;年龄≥20岁;预计生存期≥6个月;治疗前器官无严重损伤者;Karnofsky评分>60分;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者;合并血液、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妊娠期女性;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诊断史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91例晚期胃癌患者,其中45例接受XELOX方案治疗(对照组),46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建立数据库后发现观察组1例患者的治疗信息存在逻辑错误,因此去除该病例,最终确定研究对象9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比两组疗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本研究已获得山西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KY202308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占20.0%(9/45),低于对照组的40.0%(18/45),但两组的疾病稳定(stable dis
- 冯惠枝柳婧美卜晓倩
- 关键词:XELOX方案化疗晚期胃癌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