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奇

作品数:10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碳储量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固碳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乔木
  • 3篇乔木林
  • 2篇造林
  • 2篇三峡库区
  • 2篇森林碳储量
  • 2篇库区
  • 2篇采伐
  • 1篇生态系统碳储...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损失量
  • 1篇碳平衡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0篇朱建华
  • 10篇肖文发
  • 10篇李奇
  • 7篇冯源
  • 2篇李奇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林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量化连年造林对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贡献,对于了解区域碳循环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县域造林统计数据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应用区域尺度森林碳收支模型(CBM-CFS3)设置造林情景与未造林情景(BS),评估和预测了2009—2030年造林对湖北省兴山县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期间造林情景下兴山县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6540.55 Gg和208.04 Gg·a^-1,比BS情景对应值高472.85 Gg(2.94%)和16.01 Gg·a^-1(8.34%)。在新造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碳库和死亡有机质碳库的碳储量占比分别为19.11%和80.89%,这2个碳库的固碳速率分别占新造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的94.15%和5.85%。造林使马尾松林和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平均值分别增加237.23和235.63 Gg,使两者固碳速率分别增加6.44和9.57 Gg·a^-1。通过调整兴山县林龄结构,造林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未来可适当增加落叶阔叶林造林面积,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该区域森林碳汇功能,促使森林资源持续发展。
冯源肖文发肖文发朱建华
关键词:造林固碳
中国主要人工林碳储量与固碳能力被引量:26
2016年
根据全国第7次(2004-2008年)和第8次(2009-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IPCC法估算了我国9种主要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规律和龄组特征,探讨了近年来主要造林树种的固碳能力。两次清查间隔期间,9种人工林平均碳密度增加了1.6 Mg·hm^(-2),总碳储量增加了126.89Tg,年平均增加25.38Tg。杨树和桉树年固碳量较高,分别为10.21、9.96Tg·a^(-1),碳密度增加量分别为4.32、7.72 Mg·hm^(-2)。2009-2013年间9种人工林各龄组的碳密度为:幼龄林(8.82 Mg·hm^(-2))<中龄林(24.01 Mg·hm^(-2))<近熟林(29.37 Mg·hm^(-2))<过熟林(30.89 Mg·hm^(-2))<成熟林(35.67 Mg·hm-2)。幼龄林和中龄林占主要人工林总面积的70.52%,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人工林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李奇朱建华冯源肖文发
关键词:碳储量固碳能力
森林固碳释氧服务价值与异养呼吸损失量评估被引量:19
2020年
固碳释氧是森林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将森林碳收支与固碳释氧服务价值评估相结合对于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森林碳收支模型(CBM-CFS3),分别基于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评估了2009—2030年湖北省兴山县森林生态系统总、净固碳释氧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量化了异养呼吸造成的固碳释氧服务价值损失。模拟期间兴山县森林生态系统NPP逐渐增加(0.46—0.70 Tg/a),NEP由0.12 Tg/a先增加至0.21 Tg/a,然后逐渐下降至0.18 Tg/a;所对应的森林总、净固碳释氧服务价值范围分别为7.59—11.53亿元/a和2.21—3.70亿元/a。异养呼吸逐年增加,导致固碳释氧价值每年损失平均值为7.29亿元/a或4509元hm^(-2) a^(-1),约占总价值的68.6%。兴山县东南部异养呼吸造成的森林固碳释氧服务价值损失较高,而中部及西南部森林净固碳释氧价值较高。模拟期间兴山县森林为碳汇,稳定地提供固碳释氧服务。与NPP相比,使用NEP评估固碳释氧服务价值更为合理。忽视异养呼吸将严重高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价值;因而必须将物质循环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相结合,以降低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能力。
冯源田宇朱建华朱建华肖文发
关键词:碳平衡生态系统服务NEP
中国森林乔木林碳储量及其固碳潜力预测被引量:52
2018年
加强对我国森林碳储量和固碳潜力的研究,是制定中国增汇减排政策的重要依据,对我国国际气候谈判和全面了解森林碳汇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我国第七次和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中各优势树种的面积和蓄积量数据,采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 method),估算了我国森林(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及其分布,分析我国不同省份天然乔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碳储量龄组结构特征;建立分区域、分起源主要优势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林龄Logistic生长方程,结合我国森林2020年和2030年面积蓄积增长目标,预测我国乔木林2010—2050年间碳汇潜力。结果表明:第八次清查期间中国乔木林总碳储量为6135.68 Tg,碳密度为37.28 Mg/hm2;天然乔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分别为5246.07 Tg和889.61 Tg,分别占总碳储量的85.50%和14.50%。到2050年,中国乔木林和新造林的总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将分别达到11125.76 Tg和52.52 Mg/hm2,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81%和41%。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乔木林有很大的碳汇潜力,将在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奇朱建华冯源肖文发
关键词:森林碳储量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与权衡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了解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与权衡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对象,基于In VEST模型与RUSLE模型定量评估了北京市1984、1995、2005和2018年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3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984-2018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水体与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81.7%、42.7%和10%,草地、未利用地与耕地面积分别减少63.4%、31.8%和31.6%;1984-2018年,北京市碳贮存量、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0.06×10^(8)t、10.1×10^(8)m^(3)和0.82×10^(8)t;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服务在3个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碳贮存的亏损区与土壤保持的增益区增加最为明显;北京市碳贮存与土壤保持间存在明显的协同关系,产水量与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间有明显的权衡关系。
刘华妍肖文发李奇田宇张倩如朱建华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NbS的北京市乔木林固碳能力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乔木林生物质碳汇是影响森林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的固碳潜力一直被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不同的林业活动对乔木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市森林资源设计调查数据,利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北京市乔木林碳储量,分析了2009-2014年北京市在森林转化、造林以及森林经营3种自然方案下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2009-2014年北京市森林面积净增长8.35×10^(4)hm^(2),碳储量净增量约1.45×10^(9)kg,年均碳固持量为0.29×10^(9)kg/a。(2)2014年北京市人工林总碳储量高于天然林,且碳密度高于天然林。当前北京市森林龄级结构偏低龄化,随着森林的自然生长,仍有较大的碳固持潜力。在各个优势树种(组)中,人工杨树林的固碳效率尤为突出,远远高于其他优势树种。(3)山地森林活动强度较小,森林经营区域占比较大,城市森林变化剧烈,受造林与森林转化等措施影响较大。2009-2014年北京市由于森林转化为其他土地造成了1.06×10^(9)kg的碳损失,造林带来了2.10×10^(9)kg的碳固持,森林经营过程中有1.62×10^(9)kg的碳固持与1.21×10^(9)kg的碳损失,森林经营活动的总碳储量净增量0.41×10^(9)kg,避免森林转化可以带来1.17×10^(9)kg的碳汇。【结论】增加乔木林的固碳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避免森林转化可以凭借较小的森林面积贡献较大的碳汇,是一种低成本且效果显著的增汇方案。
李宸宇朱建华张峰李奇田宇肖文发陈维强
关键词:森林碳储量造林
三峡库区土壤保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力被引量:20
2020年
结合ArcGIS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研究了1990—2015年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气候、水文、地形、社会等因子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5年三峡库区年均土壤保持量为5.79×10~9t (1004.23 t·hm^-2),森林、灌木、草地、农田、未利用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依次降低。25年间三峡库区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变化范围为818.73~1280.50 t·hm^-2,2000年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最高。三峡库区土壤保持功能呈现东北高,西南低,长江沿岸及重庆主城区附近较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土壤保持量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海拔1000~1500 m的区域土壤保持能力最强;土壤保持量随坡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海拔、坡度、降水、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保持功能变化的贡献最大。人类活动干扰是土壤保持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治理,降低人为干扰,有助于提升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田宇朱建华李奇李奇冯源肖文发
关键词:水土保持RUSLE生态系统服务
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及木材生产潜力预测被引量:10
2018年
定量评价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潜力,有助于科学评估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在贡献,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以确保木材产量和森林碳汇量间的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准确评估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及木材产量供应潜力,利用西南各省(市、区)第七次(2004—2008年)和第八次(2009—2013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结合森林经营规划目标设定采伐与非采伐两种情景,采用蓄积-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了乔木林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模拟预测了2010—2050年间的乔木林生物量碳汇潜力及木材产量。结果表明,(1)2010年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为2 449.06 Tg,碳密度为57.64 Mg·hm^(-2)。碳储量大小顺序为: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碳密度大小顺序为:西藏>四川>云南>重庆>贵州。(2)采伐和非采伐情景下,2050年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分别为3 829.18 Tg和4 057.29 Tg,碳密度分别为81.60 Mg·hm^(-2)和85.08 Mg·hm^(-2)。(3)与非采伐情景相比,2050年时采伐情景下碳储量下降了228.11 Tg,碳密度下降了3.48 Mg·hm^(-2);但是采伐情景下2010—2050年间累计提供木材产量7.86×10~8m^3。西南地区幼、中龄林比例较高,随着生长成熟以及抚育经营管理使森林质量提高,该地区森林碳汇潜力巨大。制定合理的乔木林更新采伐比例,有助于在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效益的同时实现森林质量的提升和木材产量的增加。
李奇朱建华范立红冯源肖文发
关键词:碳储量木材产量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权衡与管理被引量:66
2019年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问题已经成为继气候变化之后的又一个全球性环境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抵抗生物入侵以及养分动态的主要决定因素,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功能性状的范围越广,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就越高越稳定。目的是探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1)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功能、服务之间的关系;(2)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角色: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空间尺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运行机制与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联系,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者,是巩固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物多样性也是一种终极的生态系统服务,并在遗传和物种水平上直接贡献了其利益和价值;(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和协同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帮助管理人员做出有利的决策和保护工作,也是制定规划和适应策略以减少生物多样性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基础;(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是不恒定的,有必要共同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以有效和可持续的进行生态系统管理;(5)虽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相关理论应该在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之间的协同作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李奇朱建华肖文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陆地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笔者估算1990—2015年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评估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关系,了解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为区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15年Landsat影像获取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990—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和各类土地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不断增加,而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1990—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持续增加趋势,净增加量为90.43 Tg,增加率为24.47%,年增加率为0.98%;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耕地转化为林地是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损失途径主要源于林地开垦为耕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为水域和建设用地。【结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相应变化,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林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保障耕地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力度,加强三峡库区林地保护,有助于增加库区碳汇潜力并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范立红朱建华李奇李奇冯源
关键词:碳储量三峡库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