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冰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造山带
  • 2篇晚古生代
  • 2篇西准噶尔
  • 2篇古生代
  • 2篇缝合带
  • 2篇北祁连
  • 2篇北缘
  • 1篇地电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反射剖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北缘
  • 1篇断裂带
  • 1篇玄武岩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市地质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9篇李冰
  • 4篇陈宣华
  • 3篇胡道功
  • 3篇张耀玲
  • 3篇丁伟翠
  • 3篇张交东
  • 2篇黄松
  • 2篇李冰
  • 2篇胡卫剑
  • 2篇王超群
  • 1篇孙玉军
  • 1篇毕彩芹
  • 1篇石耀霖
  • 1篇任凤楼
  • 1篇张丽莉
  • 1篇周琦
  • 1篇周新桂
  • 1篇张怀
  • 1篇刘刚
  • 1篇杨晓勇

传媒

  • 3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东南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
以松辽盆地东南地区湖相沉积的青山口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剖面考察、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低温氮气吸附和有机地化分析等工作,剖析了青山口组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岩相类型、成岩作用和储集空间等特征,并讨论了泥页...
李冰刘成林
北祁连缝合带油葫芦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对油葫芦沟蛇绿岩中玄武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形成环境。油葫芦沟蛇绿岩中玄武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具有低钾富钠的特征,属低钾(拉斑)系列。玄武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图表现为近平坦型,轻重稀土富集不明显,属于亏损地幔(N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和Sr出现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SE)Nb、Ta、Hf、Zr无负异常,表现出大洋中脊幔源岩浆作用的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油葫芦沟玄武岩属于典型的亏损型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研究结果表明油葫芦沟蛇绿岩中玄武岩为北祁连洋洋壳的组成部分,北祁连洋在晚元古代—晚寒武世为典型的大洋中脊环境。
李冰张耀玲王超群胡道功
关键词:玄武岩地球化学洋中脊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与沂沭断裂带衔接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徐盛林张交东周新桂丁伟翠李冰毕彩芹王玉芳任凤楼黄松胡卫剑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中生代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方式的动力学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位置,其岩石圈变形方式和动力学机制是理解青藏高原横向扩展模式的关键.本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地表地形、岩石圈结构和地表热流等观测为约束,重点讨论了流变强度差异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青藏高原周缘地块岩石圈地幔强度相对较高,地壳强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在不断扩展的青藏高原挤压作用下,周缘地块地壳增厚,增厚的地壳在重力作用下使得下覆岩石圈地幔俯冲下插;而当周缘地块岩石圈地幔强度非常高,则有限的地壳增厚不能使其俯冲下插,只能在地壳部分形成有限的缩短变形;低黏滞性、高速流动的下地壳使得下地壳整体增厚,从而对青藏高原地表的整体抬升有重要贡献,而对岩石圈地幔的变形方式影响有限.
孙玉军胡道功张怀范桃园张耀玲李冰李冰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数值模拟
频率—波数域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及程序设计被引量:4
2011年
主要研究了地震瞬态瑞利波频率—波数域频散曲线的提取,以二维傅氏变换,半波长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使用Delphi7.0将其程序化,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本方法及程序。结论证明f-k方法克服了一维数字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了多道瑞利波数据记录信息。
李杰陈宣华张交东周琦刘刚刘志强徐燕李冰杨婧
关键词:频率-波数域频散曲线软件程序设计
北祁连缝合带油葫芦沟蛇绿岩中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蛇绿岩是保存在陆或弧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是洋中脊扩张或板块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花岗质岩石可存在于蛇绿岩形成的不同阶段,是研究蛇绿岩形成演化和精确定年的重要岩石单元。油葫芦沟蛇绿岩是北祁连缝合带中具有代表性的蛇绿岩残片之一,对侵入到玄武岩中的花岗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具有过铝和高钾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表现出明显的LREE富集,具有典型的仰冲型花岗岩特征。对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20个测点数据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7.5±1.5)Ma,该年龄代表了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及蛇绿岩仰冲就位的时代。结合北祁连蛇绿岩带的地质概况、年龄数据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油葫芦沟蛇绿岩在晚寒武世仰冲就位,为北祁连洋向北俯冲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
李冰李冰胡道功陈宣华张耀玲王超群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洋陆转换与构造演化——来自晚石炭世流纹岩的证据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在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新发现晚石炭世柱状节理流纹岩,并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岩石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柱状节理流纹岩的主量元素具有高钾低钠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岩浆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现为V字型,Eu亏损,说明发生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出现负异常,反映了俯冲带岩浆的特征。研究表明该流纹岩属于A2型,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构造环境;与该地区晚石炭世大型花岗岩类岩基具有同源性,同属于后造山伸展环境下的富碱岩浆作用。对比我国东部沿海中生代柱状节理流纹岩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本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在晚石炭世存在由大洋俯冲向陆内环境转变的洋陆转换特征;之前的大洋俯冲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包古图一带,具有准噶尔洋板块向西北方向在哈萨克斯坦微陆块之下俯冲的构造极性。正是由晚石炭世柱状节理流纹岩所代表的后造山伸展环境下的富碱岩浆作用,终结了该地区洋陆过渡带环境。
史建杰陈宣华丁伟翠李冰
关键词:西准噶尔流纹岩地球化学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40^Ar/39^Ar热年代学被引量:4
2016年
西准噶尔成矿带夹持在天山断裂与额尔齐斯断裂之间,是中亚成矿域西部的核心区域之一,广泛发育晚古生代深成岩浆活动、走滑断裂构造和斑岩铜矿、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本文在西准噶尔成矿带包古图岩体、康德岩体、加曼岩体、库鲁木苏岩体、别鲁阿嘎希岩体、哈图岩体、阿克巴斯套岩体、庙尔沟岩体、克拉玛依岩体及红山岩体采集12个样品,通过黑云母和钾长石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给出了该地区40^Ar/39^Ar冷却年龄。其中,黑云母40^Ar/39^Ar年龄处在326-302 Ma范围内,钾长石40^Ar/39^Ar年龄为297-264 Ma,反映了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区域中温冷却历史。结合前人报道的锆石U-Pb、角闪石40^Ar/39^Ar、辉钼矿Re-Os、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年龄数据,构建了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侵入,成矿作用与构造抬升,以及晚中生代剥露过程的整个热历史;并与区域左行走滑断裂活动的时间进行了对比,讨论了40^Ar/39^Ar冷却年龄的构造意义。
李江瑜陈宣华丁伟翠王志宏陈文李冰黄鹏辉
关键词:晚古生代西准噶尔中亚成矿域
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被引量:18
2012年
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
张交东杨晓勇刘成斋张丽莉李冰徐亚黄松胡卫剑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深部结构地震反射剖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