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伊然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伤寒
  • 3篇头痛
  • 3篇偏头痛
  • 2篇电场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珍宝丸
  • 2篇质谱
  • 2篇如意珍宝丸
  • 2篇色谱
  • 2篇伤寒论
  • 2篇相色谱
  • 2篇静电
  • 2篇静电场
  • 2篇活性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UHPLC
  • 2篇MS
  • 2篇超高效

机构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西藏藏医药大...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16篇李伊然
  • 9篇陶晓华
  • 8篇罗亚敏
  • 3篇宋慧荣
  • 2篇白桦
  • 2篇王春国
  • 2篇张瑶
  • 2篇李树斌
  • 2篇张静文
  • 1篇付春梅
  • 1篇马捷
  • 1篇王新佩
  • 1篇李冰
  • 1篇赵通
  • 1篇王武斌

传媒

  • 4篇世界中医药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太少两感”痛证辨析被引量:3
2022年
《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专治太少两感证。本文参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探讨太少两感之痛证病因病机、病位及病理特征,明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辨治太少两感痛证。举古籍中治痛之例以证之,并图谱化展示麻黄细辛附子汤所主诸痛证,拓展其治痛范畴,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葛飞罗亚敏周冉冉李伊然张瑶陶晓华
关键词:痛证麻黄细辛附子汤
大学生心理疲劳测评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心理疲劳调查问卷(MBI-GS)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不同班级学生进行系统调查,包括年级、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家庭经济情况、生源地、学生成绩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疲劳的产生与其生活的背景以及在校学习的状况具有高度相关性。本研究旨在为制定相应策略以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牛逸群连心逸王武斌李伊然赵通马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疲劳影响因素
偏痛汤1号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药效学影响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样疼痛行为的模型评价及偏痛汤1号对本模型药效学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甘油颈部皮下注射方法造模。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药组[0.25 mg/(kg·d)]、TRPV1抑制剂组[TRPV1抑制剂,3 mg/(kg·d)]、偏痛汤1号组[13.5 g/(kg·d)]、偏痛汤1号+TRPV1抑制剂组,另设假手术组、空白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各组分别用药干预1周,同时检测行为学及痛阈值变化。末次给药1 h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组胺、5-羟色胺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挠头及往返运动等行为评分均显著上升,而爬笼行为仅于第2次造模后评分显著增加,痛阈值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偏痛汤1号组灌胃后挠头评分及血浆组胺含量均明显下降,痛阈值及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上调,往返运动仅于第1天见偏痛汤1号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与TRPV1抑制剂组比较,偏痛汤1号组第6天痛敏反应不甚显著(P<0.05)。结论:实验成功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尤以雌性模型变化显著。而偏痛汤1号对模型大鼠表现的偏头痛样行为、痛敏反应及血浆血管活性胺变化改善明显。
罗亚敏葛飞李伊然周冉冉张瑶李冉陶晓华
关键词:偏头痛痛觉过敏
应用“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被引量:4
2016年
吴雪梅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中应用"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阐述其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分析证治方药特点,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典型案例总结其临床经验,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李伊然李冰白桦李树斌
关键词:祛风化痰过敏性鼻炎
旋覆代赭汤方证规律研究
本文以《伤寒论》旋覆代赭汤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挖掘古代文献方式来阐述和探究旋覆代赭汤的方证规律,以期为临床经方使用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了旋覆代赭汤现代发展和清代医案的研究近况。理论研究部分...
李伊然
关键词:经方医案伤寒论数据挖掘旋覆代赭汤
文献传递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质谱研究偏痛汤1号方的入血活性成分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偏痛汤1号大鼠给药后血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收集口服灌胃偏痛汤1号的大鼠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进行检测,利用ACQUITY UPLC BEH C 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样品数据经时间比对、精确分子量和离子碎片解析等综合分析。结果在偏痛汤1号方中共鉴定到14个入血成分,均为复方所含有的原型成分。结论此方法简单、稳定,适于偏痛汤1号入血成分的研究,所鉴定的14种血中移行成分是偏痛汤1号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该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体内作用过程。
王春国罗亚敏宋慧荣李伊然周冉冉陶晓华
关键词:MS活性成分
基于“知识元”理论的《伤寒论》标引实践被引量:6
2021年
基于“知识元”理论,首创“病脉证并治”知识元标引方法,在理解和尊重经典原文的基础上,通过中医古籍知识元标引系统的“病脉证并治”标引模板进行《伤寒论》在线深度标引,并提供标引示范。将标引期间面临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并探讨其可行的解决方式,完善“病脉证并治”知识元标引体系,以冀挖掘出更多的中医药知识表达方法,达到中医古籍整理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周冉冉李伊然罗亚敏宋慧荣李冉葛飞陶晓华
关键词:知识元标引伤寒论
仲景应用大黄探微被引量:4
2020年
探析仲景应用大黄的情况,包括临床应用和配伍用量两方面,认为:大黄能够治疗气、水、血三个层面的病证,但都以大黄的通腑作用为基础;大黄常用配伍包括:大黄与栀子,大黄与黄芩、黄连,大黄与枳实、厚朴等;大黄是"通"药的代表,于仲景方的平均用量为44.85 g,且常重用,是仲景"以通为和"思想的体现。
高明慧李冉李伊然周冉冉陶晓华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苏宝刚“排除恶毒浊气”治疗癌症的经验
2016年
苏宝刚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四大经典《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小五老之一,己故著名《伤寒论》大家刘渡舟教授的入室弟子、衣钵传人。苏老教学、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尤其对癌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本文将其治疗癌症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排除恶毒浊气”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连心逸牛逸群张静文李伊然陈秋瞳王新佩
关键词:癌症浊气《金匮要略》
服中药呕吐探析
2021年
笔者查阅历代有关服中药呕吐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证诊疗经验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其较常见的原因为中病、误治、传变、中气不足、药味太苦、服药失度等。然观其根源,或本于病,或本于药,皆不离乎脾胃。文章旨在分析与探究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出现服中药呕吐的疑难病况,在归纳总结前贤论述的基础之上,使得临床辨证分析服中药呕吐有迹可循,为中医师临证提供更多的辨析思路,尽可能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
周冉冉李伊然罗亚敏高明慧李冉葛飞陶晓华
关键词:中药呕吐中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