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多色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质及动态防伪应用
- 2021年
- 发光防伪具有可视性强、设计简便的特点,是众多防伪技术中常用的方法。传统防伪材料存在发光颜色单一、防伪图案和颜色静态的缺点,易于模仿,亟需开发可实现动态、可靠防伪性能的发光材料。本工作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铬掺杂镓锗酸锌多色长余辉材料,并对其余辉性能和动态防伪应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镓锗比,可以调节蓝绿光和红光区的发射强度,实现发光颜色的可调。该系列样品在波长为254和36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呈现白色和红色,发光颜色具有多模态发光特征。此外该系列样品具有多色的余辉发光,不同颜色的衰减速率不同,可以实现余辉颜色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的效果。据此设计成的防伪图案,发光颜色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动态变化特性,可显著提高防伪安全性,表明所制备的铬掺杂镓锗酸锌多色长余辉材料在动态防伪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张聪李雨柔邵康林静王锴潘再法
- 关键词:长余辉
- 反应型荧光探针在检测金属离子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金属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金属离子如Hg2+、Fe3+、Cu2+、Zn2+、Al3+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引发各种疾病。近几年来,反应型荧光探针因其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的特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反应型荧光探针在检测金属离子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各类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传感机理、检测结果以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指出反应型荧光探针的研究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该领域将会朝着灵敏度更高、反应时间更少、应用范围更广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应型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以及实际应用方面也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发展。
- 张聪高云玲
- 关键词:化学反应探针选择性金属离子
- 热释光谱用于长余辉材料陷阱分布分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性能取决于材料内部的陷阱能级,利用不同深度的陷阱对电子或空穴的捕获能力差别,可实现对余辉的调制。热释光对半导体中杂质和晶格缺陷所形成的局域能级非常敏感,是长余辉材料陷阱分布分析中一种有力的工具。通过测量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热释光谱,并采用合适的光谱曲线分析方法可以量化分析长余辉发光材料中的陷阱能级的深度和浓度分布等参数。但目前还缺乏一种公认的标准方法来衡量陷阱的深度和浓度等性质。在介绍热释光和热释曲线测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回顾分析了不同动力学模型的峰形特点和适用条件,总结热释曲线的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分析长余辉材料陷阱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初始上升法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张聪杨迪邵康潘再法
- 关键词:长余辉材料热释发光
- 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ZnGa2O4∶Cr^3+,Sn^4+的制备及Fe^3+含量的时间分辨检测被引量:3
- 2020年
- 鉴于长余辉材料免实时激发特性可有效消除激发光源及复杂样品自体荧光的干扰,近红外长余辉材料在生物成像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在荧光传感应用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尤其是利用长余辉纳米粒子来检测金属阳离子鲜有报道。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Sn4+共掺的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材料ZnGa2O4∶Cr3+,Sn4+(ZGSC),再以包硅处理得到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的荧光探针ZnGa2O4∶Cr3+,Sn4+@SiO2(ZGSC@SiO2)。基于Fe3+对长余辉材料ZGSC@SiO2的荧光猝灭效应,构建了一种选择性好、无背景干扰的近红外长余辉荧光探针ZGSC@SiO2,用于Fe3+的定量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光谱可有效地消除背景干扰,实现了高信噪比检测,其线性范围为50~800μmol/L,检出限为25.12μmol/L。选取了3种补铁口服液作为实际样品,对其总铁含量以及Fe3+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了加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定结果中总铁含量与标示值吻合;3种样品中总铁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9.00%~99.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16%~3.808%;Fe3+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9.90%~102.69%,RSD为3.263%~4.296%,满足测定要求。根据样品中总铁含量和Fe3+含量,可计算得出Fe2+含量,因此该荧光传感体系具有可同时检测Fe3+与Fe2+的优点,可以用于补铁口服液中有效价态Fe2+的质量控制检测。
- 林静邵康王锴张聪滕渊洁潘再法佘远斌
- 关键词:时间分辨光谱
- 硅铬共掺杂尖晶石长余辉材料Zn1+xGa2–2xSixO4:Cr3+中近红外余辉的增强及陷阱分布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本论文基于硅铬共掺杂,合成得到了一种尖晶石长余辉材料Zn1+xGa2–2xSixO4:Cr^3+。实验采用高温固相法,按照设计的化学计量比精确称量ZnO、Ga2O3、SiO2和Cr2O3等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硅铬共掺杂的镓酸锌尖晶石长余辉材料,其化学式为Zn1+xGa2–2xSixO4:Cr^3+(x=0, 0.1, 0.15, 0.2, 0.5, 1)。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硅铬共掺杂方式后,引入合适浓度的硅离子可有效改善余辉性能。当x=0.2时,样品余辉强度最佳,相比ZnGa2O4:Cr^3+增强了3倍,并且余辉持续时间长达24 h。进一步的陷阱分布分析表明,在ZnGa2O4基质基础上引入硅掺杂,可有效调控不同陷阱深度的分布。即在丰富的反位缺陷基础上,硅的共掺杂可增加不等价替换缺陷和填隙缺陷等,并可调控禁带宽度及缺陷形成,从而实现改善余辉性能的目的。
- 王锴严丽萍邵康张聪潘再法
- 关键词:长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