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振宇
- 作品数:9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被引量:35
- 2008年
-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储层具有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等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选用反映多孔介质地质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成岩综合系数、单渗砂层厚度、油层有效厚度、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及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等参数,建立了岩石物理相"甜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理论集成,综合上述储层渗流、储集特点及含油气与非均质的多种信息,利用Ⅰ类、Ⅱ类岩石物理相"甜点"圈定出含油有利区位置及分布范围,集中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形成的地质特点。
- 宋子齐唐长久刘晓娟庞振宇王瑞飞
- 关键词:储层岩石物理相地层参数
- 利用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分布被引量:19
- 2009年
-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岩性地层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指示划分水下分流河道堤泛(侧翼)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细小差异识别油水层.在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中,建立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了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带及储层类型,提高和扩大了测井曲线的应用及效果.
- 宋子齐李伟峰唐长久李文芳庞振宇王艳
- 关键词:自然电位自然伽马
- 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统计分析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计算分析剩余油储量丰度平面分布,利用吸水剖面动用状况分析剩余油的剖面分布规律。阐述了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高、构造复杂带与层内河道边缘、相变带二、三类储层及其韵律性控制,以及层问干扰、注采不完善及水驱损失影响。指出该区特高含水油层动用程度高,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豆荚状或团块状、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 宋子齐庞振宇李伟峰李文芳
- 关键词:层间干扰挖潜方向
-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确定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以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为例被引量:18
- 2010年
-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确定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通过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各类测井、岩芯和试油资料,研究评价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评价,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油层有效厚度参数下限的差异、特征及评价标准,分析了微电极曲线提取特低渗储层岩石物理相背景特征。并以实例分析提取特低渗透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表征参数,实现了将非均质、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相对均质、线性问题解决,提高了测井精细解释油层有效厚度的精度和效果。
- 王桂成宋子齐王瑞飞李伟峰孙颖程国建庞振宇
- 三维储层地质建模与砂砾油层挖潜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七东区克拉玛依组砾岩油藏为例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对砾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研究和高密度定量表征,阐明油田主要挖潜方向及潜力区。储层构造建模建立了一种利用地震解释、钻井对比得出的断点数据与分层数据相互校正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建模定量表述了储集砂砾体大小、几何形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相控储层参数建模实现了储集相带分布概率、原始储层数据及三维地质解释经验约束的储层参数模型。通过建模较好地解决了各种数据分辨率不同给储层数据信息结合制造的矛盾,优选出符合油田实际生产状态的非均质砾岩储层地质模型,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砾岩油藏断裂扩边潜力区和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储层规模及范围。
- 宋子齐伊军锋庞振宇王艳李伟峰
- 关键词:三维地质模型挖潜方向克拉玛依油田
- 利用注聚合物泥浆伤害岩电实验参数变化评价特低渗透储层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长6特低渗透储层受聚合物泥浆伤害,微电极电阻率曲线在渗透层上的正幅度差异不明显,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深、中、浅探测电阻率在常规储层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通过注聚合物泥浆驱替前后岩石电阻率与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实验关系分析,驱替后岩样电阻率显著增大,岩样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增大而减小的基本规律不复存在.归纳其岩性系数a、电阻率系数b比驱替前大得多,饱和度指数n由正变负,反映出注聚合物泥浆驱替破坏了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基本特征,测井中造成了范围较小的高侵和特高侵地层电阻率带.从而提出在较为致密的低渗砂、致密砂聚合物泥浆伤害储层中,利用微电极负差异及其电阻率曲线不规则增高变化划分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并以实例阐明了利用岩电实验参数变化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 赵继勇宋子齐王桂成庞振宇王瑞飞
- 关键词:测井响应聚合物泥浆驱替特低渗透储层
- 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综合评价与剩余油分布
- 2009年
-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通过分析反映该区不同类型油藏特征的多种参数及评价指标,利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单渗砂层厚度、油层有效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及其他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指标,在该区沙三上油藏建立起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利用灰色理论综合上述储层渗流、储集特点及含油气与非均质的多种信息,对该区目的层段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描述。从不同角度分析并阐明了该区不同类型储层的静态质量,有效地控制和划分油藏开发的主力层位以及类型、质量好的优质储层规模及范围。通过沙三上22层段储层综合评价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对比分析,阐明了剩余油集中富集在优质储层分布范围的主要断裂边缘附近、断裂遮挡注采不完善地区或断鼻上倾方向。这些主力油层中静态质量好的Ⅰ、Ⅱ类储层在特高含水期油水动态变化受断层封闭遮挡及油层起伏油水分异控制,油层动用差以致不动用,造成剩余油呈较大规模集中分布富集,形成了该区油田持续开发和进一步挖潜的主要方向。
- 宋子齐庞振宇唐长久李文芳李伟峰
- 关键词:油藏评价特高含水油藏指标体系主力油层剩余油分布
- WZ12-1油田南块涠四段油层有效厚度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针对WZ12-1油田南块涠四段低孔、低渗、低电阻率油层有效厚度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图版参数。利用目的层段测井、地质和试油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归纳,建立起储层岩性、电阻率、孔隙度、泥质质量分数、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在该区低电阻率、低孔、低渗、高水饱油层有效厚度评价中精细地反映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特征,有效地剔除了钙质及泥质夹层、致密层、干砂层和不够标准的差油层,确定了各井油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测井解释和储层研究精度,为该区低孔低渗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
- 宋子齐李文芳唐长久庞振宇李玮峰
- 关键词:有效厚度
- 利用流动单元圈定含油有利区被引量:4
- 2008年
-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的特点,选用反映多孔介质地质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成岩综合系数、单渗砂层厚度、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夹层分布频率和夹层分布密度等参数,把储层流动单元按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4类,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Ⅰ类和Ⅱ类有利流动单元有效地圈定出含油有利区位置及分布范围,为研究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
- 宋子齐程英霍威庞振宇王艳
- 关键词:储层特低渗透指标体系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