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俊卿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血混合培养纯化人间充质干细胞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混合培养纯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适宜体系,观察该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孕足月新生儿脐血,每3份脐血[(70—100)ml/份]混合;采用1.077 g/ml的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以1 500 r/min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Mesencult培养基中贴壁培养筛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细胞计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抗原表达,分析细胞周期;体外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约3—5 h开始出现贴壁生长,24 h后贴壁细胞增多,呈明显纺锤状,10 d后开始出现细胞克隆,3周后呈漩涡状生长。原代培养时间为15 d,P1代倍增时间为26 h。流式细胞仪鉴定:贴壁生长的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培养细胞可以成脂、成骨分化。结论所贴壁培养出的细胞的生长形态、流式表形、分化潜能具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混合培养可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实验中采用的培养体系适宜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 师玲玲刘赴平王德文许惠芯幺俊卿崔四平陈少彬
- 关键词: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生物学特性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肝脏迁徙途径的实验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体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方法:采集新鲜人脐血,梯度离心及低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 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将2.0~5.0×106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模型鼠,24、48、72 h、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模型鼠,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结果: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一绿色荧光影像。细胞移植24 h内可见荧光信号由进针孔迁徙至汇管区,移植治疗48 h时移植细胞定居于汇管区,48 h后荧光信号向坏死病灶区域迁徙,1周后在肝脏坏死局部区域可见稳定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示踪体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动物实验证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在肝脏局部经历了"进针孔至汇管区","汇管区至病灶区"的二次迁徙模式。
- 师玲玲王立生刘赴平王德文宇丽余卫幺俊卿许惠芯余霖陈少彬
- 关键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肝损伤示踪
- 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索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肝样细胞自主分化的潜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 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肝脏局部注射移植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给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造模后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6只模型鼠,取肝脏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类特异性ALB、AFP、HepPar的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人类特异性ALB、AFP、CK19、CK18的表达,测序扩增产物。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脐血来源细胞符合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处死移植模型鼠,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人类特异性ALB、AFP、HepPar在接受移植的模型鼠体内呈阳性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显示:人类特异性ALB、AFP、CK19、CK18在接受移植的模型鼠体内呈阳性表达,扩增产物序列与GENEBANK对应序列一致。结论无外部诱导干预,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已具有肝样细胞自主分化潜能。
- 师玲玲刘赴平陈虎许惠芯幺俊卿
- 关键词:肝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