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 作品数:32 被引量:21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一种树干温室气体的采样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干温室气体的采样装置,包括收集机构、密封机构、模拟机构以及储存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卡接在树干上以收集树干产生的温室气体,所述密封机构固定在收集机构与树干之间以隔绝收集机构与外界的连通,所述模拟机构固定连接在...
- 宋玲周明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全自动氨挥发采集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氨挥发采集装置,属于氨挥发采集装置技术领域,采用全自动氨排放高频间歇采样技术,来降低传统氨挥发测定方法的不确定性。适用于旱地、稻田、果园、菜地、堆肥、垃圾填埋场等场景,采气罩子单元:监测土气界面风速...
- 周明华张博文朱波
- 长江上游典型山地农业小流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时空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20年
- 长江上游山区以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但其极易受到农业生产等活动所导致的硝态氮(NO3^--N)污染.本文选取长江上游典型山区农业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利用与管理强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野外调查,阐明其浅层地下水NO3^--N时空变异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小流域地下水中NO3^--N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40~12.51 mg·L^-1,超标率近30%.受降雨和管理强度影响,丰水期降雨量和施肥量增加,土壤中氮素在降雨驱动下淋溶流失进入浅层地下水,呈现出丰水期NO3^--N质量浓度(6.73 mg·L^-1)高于枯水期NO3^--N质量浓度(6.28 mg·L^-1)的时间变异特征.在空间上,小流域地下水中NO3^--N质量浓度呈现坡耕地和居民区集中分布的截留和大兴子流域中地下水NO3^--N质量浓度(截留子流域:6.58mg·L^-1;大兴子流域:6.34 mg·L^-1)高于苏荣子流域(5.20 mg·L^-1)的特征,主要由不同子流域地下水埋深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导致.此外,浅层地下水NO3^--N质量浓度与Cl-、NH4^+-N、DOC和SO4^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而与pH值呈负相关,表明地下水化学因子亦是其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山地农业小流域浅层地下水NO3^--N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防控山区农村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十分必要.
- 江南周明华李红李子阳章熙峰朱波
-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时空变异特征影响因素农业小流域
- 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通量的实测与模拟被引量:22
- 2013年
- 氮淋失是氮素循环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获得准确的氮淋失通量是当今农田氮循环研究中必不可少而又较为困难的工作之一。紫色土土层薄,土壤氮素难以蓄存,加之降水丰富,下伏透水性较弱的母岩,淋溶水达到母岩后难以垂直下渗而沿土壤岩石界面出流、汇流形成壤中流,紫色土氮素淋失主要表现为氮素随壤中流迁移流失。DNDC模型是基于过程的一种土壤碳氮循环模型,常用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模拟,但其应用于氮素淋溶的验证与测试不足。本文利用大型坡地排水采集器(lysimeter),测定紫色土坡耕地淋溶水量(壤中流流量)和氮素淋失通量,并利用观测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小麦玉米季累积淋溶水通量为323.6 mm,径流系数33.3%,氮素淋失量为36.93 kg.hm 2,占全年氮素施用量的13.2%。壤中流流量与氮素淋失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P<0.05)和0.972(P<0.05),Theil不等系数分别为0.07和0.1,降雨量、土壤孔隙率和施氮水平是氮流失模拟的高敏感性参数。DNDC模型应用于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通量的模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DNDC基于过程模型的优势可以描述持续降雨条件下的氮淋失过程,未来可通过进一步的验证,测试DNDC模型应用于氮淋失过程及区域氮淋失评估的可行性。
- 朱波周明华况福虹汪涛
- 关键词:氮素淋失DNDC模型壤中流紫色土
- 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特征:以张北县为例被引量:5
- 2020年
- 本研究以华北农牧交错带旱地、水浇地、草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等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草地、林地和旱地,而土壤有效钾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浇地、林地、旱地和草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有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3.42、2.62、2.86和444.00 g·kg^-1。2)不同微量元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不同,但水浇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较高,分别达到11.45、15.21、0.59和2.04 mg·kg^-1。3)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pH等基础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水浇地土壤由于其高水肥投入而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张怡颖谷丰刘泉周明华
-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变化农牧交错带
- 北方农牧交错带表层土壤孔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20年
- 本研究以张家口地区为研究区,分析农牧交错带土壤表土孔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表土具有良好孔隙特征,土壤总孔隙度为42.6%,毛管孔隙度为24.6%,非毛管孔隙度为18.0%,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比重为56.8%,非毛管孔隙度比重为43.2%;土壤总孔隙度在不同地貌单元差异显著,表现为坝下区域(44.69%)>坝上高原(39.98%)(P<0.05),土壤孔隙度在不同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区整体看,土壤孔隙度与土壤理化参数显著相关(P<0.05),但分类型区域看,主要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坝上高原二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总体来看,土壤孔隙度决定了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质地、有机碳和容重仅在某些分类型区域存在相关关系。
- 汪言在苏正安周明华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土壤孔隙度影响因素表土土壤容重
- 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华北土石山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区,是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土壤养分涵养能力是影响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土壤微量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强烈影响。为揭示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张家口市崇礼区耕地、草地和林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耕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均显著低于林地和草地,均值分别为10.46和10.94 mg·kg^-1;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2.58 mg·kg^-1)显著高于林地和草地;耕地土壤有效铜含量(0.67 mg·kg^-1)显著高于草地,与林地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呈现一定的表聚性,而耕地0-15和15-30 cm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 王兴灵张怡颖谷丰刘泉周明华
-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林地
- 一种污水净化立体填充用净水结构及其净水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立体填充用净水结构及其净水方法,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净水结构技术领域,先将污水倒入至预处理池内,通过大颗粒过滤网对大颗粒进行过滤,通过抽水泵将过滤后的污水吸入至环形排液管内并铺撒至重金属处理组件,通过...
- 宋玲周明华
- 文献传递
- 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被引量:22
- 2011年
- 在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选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旱坡地、村镇)产生的沟渠泥沙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按速率均分为快、慢、动态平衡3个阶段,0~0.75h内泥沙对磷的吸附速率与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和粘粒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OlsenP水平和砂粒含量是泥沙磷解吸速率高的重要因素。泥沙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均呈幂函数关系(Qt=k·ta,0
- 王振华朱波何敏周明华王彦
- 关键词:磷吸附-解吸动力学紫色土
- 沱江和涪江水系干支流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沱江和涪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且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其中氮(N)和磷(P)为最主要污染物.通过对沱江和涪江干支流进行取样并进行水体N和P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寻找不同空间水质差异的原因,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流域地表水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沱江水系和涪江水系均存在严重的总氮(TN)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分别高达94%和50%,总磷(TP)污染适中,主要集中在Ⅱ类~Ⅳ类水质,但沱江水系TN和TP浓度整体上要高于涪江水系,污染程度要比涪江水系更严重;对沱江而言,干流硝态氮(NN)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氨氮(AN)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干流上游位点,中下游浓度较低,每流经一座城市后,TP浓度均明显增高,涪江干流的TN和NN浓度呈现上中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沱江和涪江水系均表现出支流TN和TP浓度大于干流的现象,且河流中的TN、TP和NN还受水体pH和水温(T)影响,可见河流N和P污染控制应重视水环境因素的影响.
- 李子阳周明华徐鹏陈露刘祥龙刘祥龙江南任兵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