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佳佳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针
  • 2篇针刺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2篇溃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亚群
  • 1篇应激性
  • 1篇应激性胃溃疡
  • 1篇针刺干预
  • 1篇针刺治疗
  • 1篇脂血症
  • 1篇直接灸
  • 1篇体积
  • 1篇皮质
  • 1篇皮质区
  • 1篇清和

机构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京北职业...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马惠芳
  • 5篇马佳佳
  • 4篇田瑶
  • 3篇闫亚南
  • 1篇侯中伟
  • 1篇任秀君
  • 1篇邢兆宏
  • 1篇王宁

传媒

  • 3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直接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对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探讨直接灸对肝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5只)、直接灸1组(15只)、直接灸2组(15只)以及隔姜灸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法逐步诱导肝癌模型,为期10周。直接灸1组、直接灸2组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直接灸"肝俞"穴3壮/穴、6壮/穴干预,隔日1次;隔姜灸组造模开始的同时运用"肝俞"隔姜灸法进行干预,3壮/穴,隔日1次,连续10周。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8^+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 3^+、CD 4^+T细胞含量降低(P<0.05,P<0.01);直接灸干预后其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而隔姜灸组与模型组比,CD 3+T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 4^+T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 8^+T细胞含量升高(P<0.01);直接灸1、2组及隔姜灸组CD 8+T细胞含量与模型组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后CD 4^+/CD 8^+比值显著升高(P<0.01)。在病理改变方面,艾灸各干预组镜下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低。结论:直接灸和隔姜灸对肝癌癌前病变病理形态学变化有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外周血中CD 3^+、CD 4^+、CD 8^+T细胞的含量,提高充分免疫应答效应,增强免疫监视,避免肿瘤细胞逃逸相关。
闫亚南王宁王卓昱田瑶成宇镇马惠芳侯中伟马佳佳关翰宇
关键词:直接灸隔姜灸癌前病变T淋巴细胞肿瘤免疫
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从建库(刊)到2016年9月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RCT,合计1 5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针刺与西药比较:在有效率、溃疡面积愈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方面,针刺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35,95%CI(0.14,0.84),P<0.05]。(2)针刺+西药与西药比较:在有效率、溃疡面积愈合率、复发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04,1.38),P=0.01;RR=1.29,95%CI(1.06,1.58),P=0.01;RR=0.27,95%CI(0.16,0.45),P<0.00001]。证据等级分析结果显示,除针刺治疗的溃疡面积愈合率和针刺HP转阴率评为"低级"外,其余都被评为"极低级"。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对照常规西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该结论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研究结论需谨慎对待,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田瑶闫亚南关翰宇马佳佳王卓昱马惠芳邢兆宏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针刺META分析
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和下丘脑中GAS、SS和MT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分析胃肠疾病对睡眠的影响,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提供现代科学支持。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每组7只。采用束缚-浸水(restraint water-immersion stress,RWIS)应激法造大鼠胃溃疡模型;针刺治疗组选用"中脘""足三里",每天针刺20分钟,每5分钟行针30秒,药物组选用奥美拉唑肠溶片(0.2 mg/kg),每日一次灌胃给药,干预5天后取材,40 mg/kg戊巴比妥钠诱导大鼠睡眠,记录各组大鼠睡眠持续时间,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和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丘脑中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褪黑素(melatonin,M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针刺治疗后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造胃溃疡模型成功;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损伤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和下丘脑GAS较正常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MT、SS含量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血清和下丘脑GAS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大鼠血清和下丘脑MT、SS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胃肠疾病与失眠密切相关,针刺"中脘""足三里"能够促进大鼠胃溃疡的愈合,改善大鼠睡眠,这与其降低外周和中枢GAS含量,增加SS、MT含量有关。
马佳佳闫亚南关翰宇付晨露李婧婷薛婷王旒靖邵一轩熊敏葛东宇董瑞娟马惠芳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针刺干预脑肠轴胃泌素
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血脂及缺血区面积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血脂4项[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神经行为学及缺血区面积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制备高血脂症模型。6周后电针Ⅱ组开始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干预7d,药物组给予辛伐他丁灌胃,每天1次,连续7d,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Ⅰ组不干预。7d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采用Fe Cl3化学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滴加Fe Cl3溶液外,其余手术步骤同模型组。手术后电针Ⅰ、Ⅱ组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及针刺"水沟""百会",每天1次,每次20min。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CHO、TG、HDL-C和LDL-C,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24h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Ⅱ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Ⅰ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电针Ⅱ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CHO、TG、HDL-C和L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G明显升高,CHO、HDL-C和L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CHO、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药物组HDL-C明显升高(P<0.05),电针Ⅰ、Ⅱ组HDL-C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Ⅰ组、电针Ⅱ组CHO、HDL-C显著降低(P<0.05),电针Ⅰ组LDL-C显著升高(P<0.05),电针Ⅱ组LDL-C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LDL-C明显降低(P<0.05)。TTC结果显示所有的脑缺血�
王卓昱马佳佳关翰宇田瑶马惠芳
关键词:电针高血脂症脑缺血血脂脑梗死体积
电针对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大鼠皮质区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大鼠皮质区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抗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制备高脂血症模型。6周后电针Ⅰ组开始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每天1次,连续干预7d。7d后模型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采用氯化铁化学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模型。手术后电针Ⅰ、Ⅱ组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及针刺"水沟""百会",每天1次,连续干预7d。于术后20min、7d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于术后7d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脑皮质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区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造模后20min、7d,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Ⅰ、Ⅱ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脑缺血造模后20min,电针Ⅰ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电针Ⅱ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血清中CHO、TG和LDLC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CHO、HDL-C和L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Ⅱ组均下调CHO、TG、LDL-C水平(P<0.05),同时上调HDL-C水平(P<0.05);与电针Ⅱ组比较,电针Ⅰ组CHO、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电针Ⅰ、Ⅱ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脑皮质区组织病理改变得到改善;与电针Ⅱ组比较,电针Ⅰ组Caspase-3蛋白表达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电针能够下调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区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前期电针干预效果更佳;同时电针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改善�
王卓昱马佳佳关翰宇田瑶任秀君马惠芳
关键词:电针高脂血症脑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