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风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 Si-Al-S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2013年
- 采用磁控溅射法,通过控制其中Si薄膜的溅射时间,在铜箔集流体上沉积了4种不同Si厚度的Si-Al-Si夹层结构复合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仪(EDS)分析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和慢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薄膜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溅射时间的延长,复合薄膜首周放电容量增加,不可逆容量损失也增加;Si-Al-Si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随着Si溅射时间的延长而变差,但与纯Si薄膜相比,Al的加入明显降低了首周不可逆容量损失,改善了Si薄膜的循环性能。
- 方茜黄峰陈江风秦宇
- 关键词:磁控溅射
- 合金元素对耐候钢在海洋大气中耐蚀性影响的交互作用被引量:18
- 2015年
-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合金成分,实验室炼制轧制耐候钢,采用室内加速周浸腐蚀试验研究了在NaCl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合金元素铜、硅、镍对耐候钢耐蚀性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铜、硅、镍对耐蚀性影响的顺序为:铜>硅>镍,三因素对耐候钢耐蚀性影响交互作用明显;方差分析表明铜为高度显著影响因素,硅和镍为非显著影响因素;三种元素的最优含量搭配为:Cu0.15-Si0.6-Ni0;铜、硅、镍交互作用影响下,一定范围内适当减少贵金属铜、镍的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可行的。
- 王晶晶黄峰周学俊陈江风刘丽桢
- 关键词:合金元素耐候钢海洋大气环境耐蚀性正交试验
- 镍铜质量比和硅含量对海洋环境用耐候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电化学方法快速研究了不同镍铜质量比和硅含量的海洋环境用耐候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镍铜质量比的增大,试验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逐渐降低;当硅含量为低、中水平(质量分数约为0.6%,0.9%)时,随着镍铜质量比的增大,自腐蚀电位逐渐正移;当硅含量为较高水平(质量分数约为1.2%)时,随着镍铜质量比的增大,试验钢的自腐蚀电位变化不大;硅含量和镍铜质量比对试验钢耐蚀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当镍铜质量比较低或硅含量较高时,试验钢耐蚀性都较差;只有当钢中碳质量分数在0.9%左右,镍铜墙铁壁质量比为0.50时,试验钢的耐蚀性最佳。
- 周学俊黄峰王晶晶陈江风
- 关键词:耐候钢海洋环境
- 合金元素对SPA-H耐候钢显微组织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在实验室轧制了9种铜、硅、镍含量不同的SPA-H耐候钢,研究了合金元素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夹杂物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以及对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试验钢中的夹杂物均为Al2O3脆性夹杂物;合金元素对试验钢晶粒度和珠光体含量的影响不大,但对低温冲击韧性有明显影响,三种合金元素对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硅、镍、铜;试验钢冲击韧性的变化是显微组织和夹杂物综合作用的结果。
- 陈江风周学俊黄峰甘章华王晶晶李具中
- 关键词:耐候钢正交试验合金元素低温冲击韧性
- Si-C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2016年
- 采用磁控溅射法,通过控制其中石墨薄膜的溅射时间,在铜箔集流体上沉积了三种不同厚度的Si-C复合薄膜。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运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薄膜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溅射时间的增加,复合薄膜循环性能呈上升趋势,对比纯Si薄膜,石墨的复合添加明显改善了薄膜的循环性能。
- 方茜黄峰陈江风
- 关键词:磁控溅射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