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泽明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藻毒素
  • 2篇臭氧
  • 1篇地表
  • 1篇预氧化
  • 1篇水管
  • 1篇强化混凝
  • 1篇强化混凝工艺
  • 1篇漏水
  • 1篇漏水量
  • 1篇漏损
  • 1篇聚合氯化铝
  • 1篇混凝
  • 1篇混凝工艺
  • 1篇活性炭
  • 1篇供水
  • 1篇供水管
  • 1篇供水管网
  • 1篇管理指标
  • 1篇管网
  • 1篇管网漏损

机构

  • 3篇重庆大学
  • 3篇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

  • 3篇林英姿
  • 3篇赵泽明
  • 2篇赵静
  • 1篇陈明丽
  • 1篇刘栋
  • 1篇赵学敏

传媒

  • 2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臭氧及其联用工艺对藻毒素的去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中的藻类对供水水质和饮用水安全影响较大。大量存在的藻细胞,不仅会产生异味,还会向水体中释放藻毒素,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除藻效能较差。重点介绍了臭氧预氧化、臭氧强化混凝以及臭氧-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工艺,这种臭氧及其联用工艺对保证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林英姿赵静赵泽明刘栋
关键词:藻毒素预氧化臭氧粉末活性炭聚合氯化铝
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对地表水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于中国北方某地表水源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情况,采用臭氧强化混凝工艺去除藻毒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单独投加臭氧及聚合氯化铝(PAC)对微囊藻毒素及浊度、UV_(254)、TOC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臭氧对MC-LR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 mg/L臭氧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65.74%,对浊度及UV_(254)的去除率达到了29.43%与40.49%,但对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率却较低,去除率分别为11.59%与9.97%。20 mg/L PAC在单独使用时对MC-LR去除率为15.61%,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UV_(254)、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9.21%、58.04%、31.29%与30.12%。在此基础上,采用臭氧-PAC联合工艺,结果表明当2 mg/L臭氧与20 mg/L PAC联用时,对MC-LR的去除率达到了89.87%,对浊度、UV_(254)、TOC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80.53%、58.75%,34.23%与61.96%。采用臭氧强化混凝联合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该地表水藻类季节性爆发所引起的藻毒素。
林英姿陈明丽赵泽明赵静
关键词:臭氧PAC强化混凝藻毒素
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自来水公司都出现了供水管网漏损的问题。城市管网漏失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人们对城市管线漏损的控制越来越重视,开始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构建独立计量区域(DMA)是一种控制供水管网漏失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控制管网漏损的DMA方法进行了阐述,解析了构建DMA的关键步骤,并提出了构建DMA的有效策略。
林英姿赵学敏赵泽明
关键词:管网漏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