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昌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骼肌
  • 2篇大鼠骨骼肌
  • 1篇动物
  • 1篇双侧颈
  • 1篇双侧颈总动脉
  • 1篇水合氯醛
  • 1篇特征性
  • 1篇球蛋白
  • 1篇下表面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方法
  • 1篇面肌
  • 1篇模型构建
  • 1篇结扎
  • 1篇结扎术
  • 1篇颈总动脉
  • 1篇痉挛
  • 1篇痉挛型
  • 1篇肌电
  • 1篇肌球蛋白

机构

  • 2篇佳木斯大学康...
  • 2篇佳木斯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庞伟
  • 3篇王玉昌
  • 3篇冯欢欢
  • 1篇范艳萍
  • 1篇许洪伟
  • 1篇徐艳
  • 1篇李松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麻醉方法对痉挛型瘫痪大鼠动物模型构建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双侧颈总动脉间断性结扎术建立大鼠痉挛型瘫痪模型时的最适麻醉剂量及方式。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均行双侧颈总动脉间断性结扎术。A组予10%水合氯醛5 ml/kg皮下注射,B组予10%水合氯醛4 ml/kg皮下注射,C组予10%水合氯醛4 ml/kg腹腔注射,D组予10%水合氯醛3 ml/kg皮下注射,E组予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F组予10%水合氯醛2 ml/kg皮下注射。比较每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术中死亡率。结果 A组在麻醉中全部死亡,F组无深度麻醉。B组起效时间(6.5±0.7)min,维持时间(121.4±3.9)min,死亡率0;C组起效时间(5.5±1.1)min,维持时间(122.0±3.6)min,死亡率30%;D组起效时间(9.6±0.8)min,维持时间(106.7±3.7)min,死亡率0;E组起效时间(7.4±1.2)min,维持时间(105.3±3.5)min,死亡率20%。皮下注射总体死亡率0,腹腔注射总体死亡率25%。结论双侧颈总动脉间断性结扎术建立大鼠痉挛型瘫痪模型时,采用10%水合氯醛4 ml/kg皮下注射麻醉,大鼠麻醉死亡率低,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
王玉昌庞伟许洪伟冯欢欢范艳萍
关键词:水合氯醛麻醉
痉挛型大鼠骨骼肌不同功能状态下表面肌电特征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痉挛型瘫痪大鼠骨骼肌不同功能状态对其表面肌电特征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5日龄新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组和正常饲养组。复制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成功后饲养30天,根据肌肉三种功能状态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放松状态组、B向心性收缩状态组、C离心收缩状态组。每组包括痉挛型瘫痪大鼠10只,正常大鼠10只。检测工具采用Bio Trace+Software进行表面肌电的测试和分析;检测肌肉为伸膝肌群;检测指标为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检测方式为电针刺激诱发不同收缩状态。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放松状态下痉挛大鼠RMS(2.76±0.09)v,正常大鼠RMS(2.82±0.07)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126>0.05;向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10.25±0.35)v,正常大鼠RMS(11.07±0.81)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12<0.05;离心性收缩状态痉挛大鼠RMS(3.32±0.27)v,正常大鼠RMS(4.0±3.045)v,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01<0.05。结论:痉挛型骨骼肌收缩时肌纤维的募集异于正常骨骼肌,表面肌电对鉴别肌痉挛有效。
王玉昌庞伟冯欢欢李松徐艳贾清政
关键词:表面肌电
痉挛型瘫痪大鼠骨骼肌DNA甲基化水平与肌纤维构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骼肌在痉挛状态下对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与肌纤维构型的相关性。方法健康5日龄Wistar新生仔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前者制备痉挛型瘫痪大鼠模型成功后饲养30 d。对两组大鼠腓肠肌进行肌肉活检。分别进行骨骼肌DNA甲基化水平测定、骨骼肌Ⅰ型肌球蛋白重链m RNA半定量RT-PCR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骨骼肌总体DNA甲基化水平(4.95±0.83)×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9±0.75)×10%(P<0.001);模型组骨骼肌Ⅰ型肌球蛋白重链m RNA表达量(1.23±0.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4±0.29)(P<0.001)。电镜观察,模型组骨骼肌Z线排列不规整,两旁骨骼肌线粒体增多,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部分断裂;粗细肌丝数量关系失衡,肌原纤维包膜融合,有的包膜间隙增宽。结论痉挛型瘫痪大鼠骨骼肌DNA低甲基化,Ⅰ型肌球蛋白重链m RNA高表达;电镜检测以Ⅰ型纤维表现为主。没有充足证据表明骨骼肌DNA甲基化水平与肌纤维构型改变相关。
王玉昌庞伟冯欢欢刘师振张慧
关键词:甲基化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