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作品数:6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长春市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数量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研究了几种不同利用方式(包括城区街道、城区广场、城区公园、近郊菜地、近郊耕地)表层(0~20cm)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黑碳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与菜地和耕地相比,城区(即街道、广场、公园)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黑碳均存在富集现象,其中街道土壤中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黑碳的富集现象更加明显,而广场和公园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富集现象更加明显;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分配比例(即各组分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百分比)来看,城区土壤中各有机碳组分的分配比例均高于菜地和耕地,其中街道土壤中颗粒有机碳和黑碳的分配比例高于广场和公园,而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低于广场和公园。城区特殊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土壤有机碳数量特征不同于近郊的菜地和耕地土壤,而城区土壤中有机碳数量特征亦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王永 李春阳 李翠兰 韩旖旎 吕艳 张晋京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吉林省主要类型农田土壤中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吉林省6种主要类型农田土壤在不同施氮量(0、0.10、0.14、0.16和0.18 g N/kg土,相当于田间施用量0、168、240、270和312 kg N/hm2)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分析了玉米子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子粒产量也趋于增加,而氮肥偏生产力(PFPN)趋于降低;不同类型土壤相比,平均玉米子粒产量为白浆土〉暗棕壤〉草甸土〉冲积土〉黑土〉风沙土,平均PFPN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冲积土〉黑土〉风沙土。相关分析指出,玉米子粒产量和PFPN与土壤粉粒(0.02~0.002 mm)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与土壤细砂粒(0.2~0.02 mm)含量、0.25~0.05 mm微团聚体含量、容重、p H值、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呈线性负相关。 李梦瑶 王永 吉凡 王开爽 高淑青 王莉 曹志远 张晋京 王立春关键词:施氮量 玉米产量 土壤性质 青藏高原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蕴含着巨大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青藏高原3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荒漠)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腐殖质组分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和腐殖质碳)、团聚体碳及团聚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腐殖质组分碳、团聚体碳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包括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mm的团聚体所占含量及水稳定团聚体比例)的顺序均为温性荒漠<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草甸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最高。 曹志远 易彩霞 王永关键词:草地类型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稳定性 粪肥对苏打盐碱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牛粪和羊粪等碳量施用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和培肥效果,为揭示苏打盐碱土有机培肥机制、科学培肥苏打盐碱土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开始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典型苏打盐碱土地区进行田间试验,设3个处理:对照(不施用粪肥)、牛粪和羊粪,对试验设置的土壤pH值、可溶盐总量及其组成、交换性钠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碳各组分进行含量测定与结果分析。【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2种粪肥对土壤pH值、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和平均重量直径没有显著的影响;施用牛粪使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胡敏素碳含量分别增加27.2%、55.6%和36.8%,羊粪则分别增加了52.8%、122%和82.1%;施用2种粪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施用牛粪相比,施用羊粪条件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全盐量、交换性钠、阳离子交换量、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胡敏酸碳、胡敏素碳、水稳性团聚体碳、烷基碳和芳香碳比例以及烷基碳/烷氧碳和疏水碳/亲水碳比值,同时具有更低的碱化度、烷氧碳和羧基碳比例以及脂族碳/芳香碳比值。【结论】施用粪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同时改善土壤有机质品质,但短期内对于土壤结构性没有改善作用;施用羊粪对于降低土壤碱化程度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效果更为明显,而施用牛粪则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品质,两者的合理配施将会促进苏打盐碱土的改良和肥力提升。 韩雨航 马玉涛 苑佰飞 王永 张晋京关键词:羊粪 苏打盐碱土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硫酸铝对新开垦苏打盐碱水田的快速改良和培肥效果 被引量:16 2020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酸铝(0,300,500,900,1400kg/hm^2)施用对新开垦苏打盐碱水田的快速改良和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硫酸铝的对照处理相比,施用硫酸铝后土壤pH、全盐量、交换性钠、阳离子交换量和碱化度降低;可溶盐组成中,CO32-、Ca2+、K+、Na+含量通常降低,SO42-含量增加,而HCO3-、Cl-和Mg2+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从而使得(CO32-+HCO3-)/(Cl-+SO42-)比值下降;土壤有机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及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则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组成中,烷基碳和烷氧碳的比例增加,而芳香碳和羰基碳的比例降低,导致烷基碳/烷氧碳和疏水碳/亲水碳比值降低而脂族碳/芳香碳比值增加;此外,土壤中>2mm水稳性团聚体和<0.053mm粉黏粒组分的比例降低,而2~0.25,0.25~0.053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增加,导致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降低;随硫酸铝施用量的增加,上述规律性通常表现得更为明显,但900,1400 kg/hm^2硫酸铝用量间通常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硫酸铝施用能降低土壤碱性和盐分含量,同时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改善其品质,是快速改良和培肥苏打盐碱土的有效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硫酸铝单独施用不利于土壤结构性的改善,还需要与其他改良措施配合使用。 马玉涛 苑佰飞 张鹏 王永 李翠兰 张晋京关键词:硫酸铝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苏打盐碱土 模拟增温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在特定气候变化条件下,揭示农田土壤有机碳分解转化规律,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吉林省6种主要类型农田土壤为试材,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及腐殖质组成对温度(10℃、30℃和50℃)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种类型农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冲积土和草甸土在低温(10~30 t)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低于高温(30℃~50℃),而暗棕壤、白浆土、风沙土和黑土则相反;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表现为50℃>10℃>30℃,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碳量以及胡敏酸碳/富里酸碳(H AC/FAC)比值随培养温度的升高通常呈降低趋势。这说明,高温(50 ℃)有利于WSOC的积累,但温度升高不利于腐殖质组分碳(HEC)的积累。 张丹丹 张晋京 李翠兰 黄玉洁 王永 魏宇轩关键词:培养温度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腐殖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