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义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叶杨热激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 2012年
- 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特别是热胁迫)应答和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笔者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小叶杨基因组DNA中分离出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HSF基因总长度为2884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编码阅读框架,即编码区为1398bp,可编码466个氨基酸残基,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与拟南芥和葡萄HSF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63%和78%。组合利用MEGA3.1和DNASP4.0软件对小叶杨16株基因型个体的HSF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共检测到107个SNP位点,多态性频率为1/27bp,其中常见SNP为42个,罕见SNP为65个。在PsHSFB基因内部发生的单核苷酸变异中,71个属于转换,36个属于颠换。在外显子区域,共检测到52个SNP位点,其中15个为同义突变,37个为错义突变。本研究为小叶杨热激转录因子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及其基因辅助小叶杨抗逆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王建义
- 关键词:小叶杨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单核苷酸多态性
- 油松24种源单萜烯组分遗传变异
- 2017年
- 从24个油松种源单株采集2年生枝条上的针叶,进行单萜烯组分分析,研究种源综合萜烯组分变异性与地理空间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茨烯相对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的变异幅度较大,其相对质量分数的差异在油松全分布区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变异趋势。油松种源差异显著,可分为北部类群、中部类群、西南类群和山东类群等4个类群,类群间单萜烯组分分化显著。观察到α-蒎烯、茨烯和β-蒎烯等成分的质量分数与其种源产地经纬度有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
- 王建义
- 关键词: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