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日霞

作品数:1 被引量:28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地理种群
  • 1篇叶甲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萤叶甲
  • 1篇双斑长跗萤叶...
  • 1篇种群
  • 1篇基因序列

机构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王振营
  • 1篇李菁
  • 1篇丛斌
  • 1篇何康来
  • 1篇梁日霞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基于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的双斑长跗萤叶甲中国北方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8
2011年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是自2001年以来在我国北方为害玉米呈加重趋势的一种害虫。为初步探讨中国北方不同地理种群间和种群内该害虫的遗传分化程度、遗传多样性以及基因流水平,对来自中国北方的2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OⅡ(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序列的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15头个体的长度为484bpCOⅡ片段中共发现了28个变异位点和15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15种单倍型主要分为两大分支。总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257,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100~0.515范围内。总种群的Fst为0.585,Gst为0.417,基因流Nm为0.35。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发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之间,占方差比率的58.58%。实验总种群及大部分种群的中性检验符合中性突变,说明我国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在近期没有出现种群扩张现象。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流水平低,种群间已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分化主要来自种群之间。
梁日霞王振营何康来丛斌李菁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