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贫困地区中学女生性病与毒品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中学女生共1492名,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再用同样问卷复查。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前女生对于性病和毒品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8.78%和11.73%的女生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比例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16.55%的女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5);仅有57.71%的女生在干预前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5)。80%以上的女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途经了解毒品知识。结论贫困地区女中学生性病与毒品相关知识匮乏,应对中学女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 廖芳芳潘发明夏果唐晓武邹延峰杨超王永林何益新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物质相关性障碍健康教育贫困区
- 某贫困地区女中学生性病与毒品知识了解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调查安徽省某贫困县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1 492名女生,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一个月的健康教育后再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前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中学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干预后分别为6.06%、8.99%、16.33%和4.77%(P<0.01)。16.55%的女中学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1)。干预前有8.78%和11.73%的女中学生分别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分别为2.48%和2.39%(P<0.01)。仅有57.71%的女中学生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1)。81.37%的女中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了解毒品知识。结论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与毒品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健康教育是提高她们对性病与毒品认识水平的有效方法,持续而系统的性病和毒品知识教育有利于女中学生今后健康成长。
- 冯晓亮邹延峰廖芳芳杨超王永林潘发明
- 关键词:女中学生性传播疾病毒品健康教育
- 安徽省某贫困县女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贫困县女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为贫困地区预防艾滋病干预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1492名女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女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非感染途径知晓率较低;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总体知识水平一般,个别项目正确率很低。健康教育后,1090名学生完成了问卷,结果显示,各项正确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仍有部分项目正确率提升不多。结论根据贫困地区女中学生的特点,持续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女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待艾滋病人的积极态度。
- 邹延峰冯晓亮杨超王永林廖芳芳张承业潘发明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贫困
- 丝聚蛋白与皮肤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丝聚蛋白是与表皮角蛋白相关的一种蛋白,它能够连接角蛋白(主要是角蛋白1和10,或其他角蛋白),并使其聚集成角蛋白纤维束,因而在表皮的屏障功能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者发现,丝聚蛋白的失功能突变可能是寻常型鱼鳞病的发病原因,同时也是特应性皮炎的一个重要遗传易感因素。随后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与一些特应性疾病的表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然而关于其失功能突变在表皮屏障功能中的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丝聚蛋白的研究作一综述。
- 杨超崔勇
- 关键词: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