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

作品数:7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渭河盆地
  • 3篇氦气
  • 3篇成藏
  • 2篇延长组
  • 2篇壳源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对印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盆地
  • 1篇延长组长
  • 1篇页岩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意义

机构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张文
  • 6篇李玉宏
  • 5篇陈高潮
  • 5篇赵峰华
  • 5篇韩伟
  • 2篇王利
  • 1篇刘东娜
  • 1篇王利
  • 1篇姜亭
  • 1篇王宝文
  • 1篇姚志刚
  • 1篇张慧元
  • 1篇武富礼

传媒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组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1
2018年
为进一步评价因缺乏有效烃源岩而停顿多年的渭河盆地的油气地质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二维地震反射特征、地热井伴生气及油气化探的CH4,CO2碳同位素数据和钻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渭河盆地深部残留有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渭河盆地深部发育类似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强反射特征(T9),对应于太原组9#,8#和山西组4#,3#主力煤层的反射;地热井伴生气及油气化探样品中δ13C (CH4)在-24.5‰~-40.2‰之间,属于煤型热解—裂解气,大多数样品δ13CCO2<-10‰,属有机成因气;渭参3井揭示盆内存在二叠系石盒子组,推测下部存在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渭河盆地在晚古生代为大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沉积有煤系地层,三叠纪末期开始遭受一定的隆升剥蚀,至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形成后,盆地周缘发生大规模隆升剥蚀,而渭河盆地内这一时期接受了巨厚沉积,前新生代地层(上古生代煤系地层等)得以保存和深埋,即不同构造单元演化的差异造成了其地层剥蚀和残留程度的差异。综合认为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甚至更晚层位存在于渭河盆地西安凹陷、固市凹陷和咸渭凸起的部分区域。渭河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可作为油气及氦气载体气的气源岩,为渭河盆地油气及富氦天然气勘探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可为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盆地群油气资源调查提供借鉴。
李玉宏张文袁炳强韩伟陈高潮张林
关键词:渭河盆地晚古生代煤系地层
亨利定律与壳源氦气弱源成藏——以渭河盆地为例被引量:52
2017年
壳源氦来自地质体中铀钍等氦源元素的放射性衰变,其生成速度极其缓慢,不存在集中的生气高峰,相对常规油气为典型的弱源气。其常以甲烷或二氧化碳气藏的伴生气产出,因稀有性而低丰度(0.1vol%)即可成矿,且成藏与地下水关系密切。为研究其弱源成藏机理,总结了前人关于氦气、氮气和甲烷亨利系数和溶解度的研究成果,以渭河盆地为例,通过模拟计算探讨了亨利定律在氦气运移和成藏中的关键作用。根据亨利定律,稀溶液中气体溶解度受控于气体的分压和亨利系数。与载体气相比,氦气的亨利系数高,且高低温下相差较大,特别是在氦源岩和气藏中的分压差别显著,造成两处的溶解度差异显著,使以溶解态运移的弱源氦气能够脱溶成藏。综合分析认为:①氦气在深部氦源岩处分压大、温度高,能溶解于水而运出;②运移至浅部遇到天然气等载体气藏时,在气水界面,氦气分压极低而脱溶进入气藏,载体气则溶解进入水中,好似载体气将氦气从水中"置换"出来。这种作用使气藏附近形成溶解氦低浓度漏斗,水溶氦不断向气藏附近迁移而进入气藏,大大提高了氦气运聚系数;③氦气进入气藏后,由于盖层中氦气分压低而难溶于水,不易扩散,利于保存。研究结果明确了氦气在氦源岩"运得出"、遇气藏"脱得出"、进气藏"保得住"的高运聚系数富集机制,为氦气资源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玉宏张文王利赵峰华韩伟陈高潮
关键词:氦气成藏渭河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时代划分及长7~3对印支Ⅰ幕的响应被引量:7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时代划分存在较大分歧,即延长组地层时代是否包含中三叠世以及中、上三叠统界线的确定,而长73地层的归属是其关键.针对争议采集了盆地南部何2井长73底部凝灰岩(H2-2)和长73中上部凝灰岩(H2-1)样品,对H2-2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相学研究,对H2-1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岩浆锆石的206Pb/238 U加权年龄为239.8±2.0Ma,属于中三叠世拉丁期,构造活动对应印支I幕;凝灰岩来源于大陆花岗岩环境,与西秦岭地区的构造环境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延长组地层跨中、晚三叠世,长73地层属于延长组第2段并划归到中三叠统,其顶部(即"张家滩页岩"顶部)为中、上三叠统的分界.印支I幕构造岩浆活动在盆地发育了延长组长7油层组及凝灰岩等事件沉积,西秦岭地区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长73凝灰岩在年龄、分布厚度、岩石组成和构造环境上均具耦合性,长73凝灰岩有可能来自西秦岭的岩浆活动.
张文李玉宏张乔陈高潮韩伟赵峰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地球化学
陕西省铜川-黄陵地区延长组长7油页岩特征及资源潜力被引量:12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铜川-黄陵地区是中国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三叠系延长组是盆地内最具资源潜力的油页岩产出层位。为了认识和评价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矿床特征、资源品级和勘探远景,在油页岩地质调查、钻探、测井解释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1该区延长组长7油页岩分布稳定、厚度较大,主要油页岩矿层段集中,便于开发利用;2油页岩品质中级、发热量较高、灰分中等、湿度低、硫分高;由于油页岩产气率较高,且干馏气可用作工业燃料,应将其作为一种伴生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利用;3半深湖—深湖相与浅湖过渡带及湖湾环境是油页岩形成的最有利相带;长7地层中发育多层火山凝灰岩,富营养的火山灰促进了生物的繁盛,推动了长7优质油页岩的大规模发育;4区内仅500 m以浅的长7油页岩资源量达1 346.46×10^8t,干馏油页岩油资源量为63.70×10^8t,资源潜力巨大。油页岩资源品质良好,具有大型—特大型油页岩矿床远景。
李玉宏张文武富礼姜亭姚志刚陈高潮王宝文张慧元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三叠系
渭河盆地氦气成藏条件分析及资源量预测被引量:50
2018年
渭河盆地氦气资源量在计算原理和参数选取上存在较大争议。据此,统计了渭河盆地101件油气井和地热井样品的气体成分和氦同位素数据,分析了该盆地的氦气成藏条件,并在综合选取和评估各项参数的基础上,估算了渭河盆地氦气资源量。结果表明,钻孔样品氦气体积分数平均为1.50%,最高达9.23%;氦源岩、地下水系统、载体气和断裂是氦气生成、运移和成藏的控制条件,其中盆地南缘花岗岩体和盆地内部隐伏磁性体是盆地最主要的氦源岩;根据盆地内地热流体储量、气水比、氦气体积分数估算出盆地内氦气资源量为21.30×10~8 m^3;根据氦源岩有效面积、水循环深度、岩体密度、铀钍含量估算得出自花岗岩体形成、盆地断陷和储层形成后的生氦量分别为185.21×10~8 m^3、37.58×10~8 m^3和4.16×10~8 m^3。综合认为渭河盆地的氦气资源勘探前景良好。
张文李玉宏王利赵峰华韩伟宋昌贵
关键词:渭河盆地氦气成藏条件资源量
大同煤田王坪井田太原组8号煤层煤相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以大同煤田王坪井田太原组8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煤质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探讨了其煤岩学、煤质和煤地球化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煤相特征。结果表明:(1)王坪井田太原组8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煤和半暗煤,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为微暗亮煤和微亮暗煤;(2)8号煤为低水、中低灰、中低硫和中高挥发分气煤;(3)煤层顶部和底部属于陆相-过渡相,其余分层为海相-过渡相;(4)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的泛滥盆地,煤相基本为开阔水域沼泽相,部分为湿地草本沼泽相;煤层自下而上经历了水位升降两个过程,并由于水位过深发生一次煤层聚集间断,反映了沼泽环境及成煤植物的演化规律。
张文刘东娜赵峰华
关键词:煤岩学煤相
壳源氦气成藏问题及成藏模式被引量:30
2017年
氦气作为一种稀有战略资源,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富氦气藏中被工业利用的氦气资源基本为壳源氦,采自天然气。氦气特殊的气源条件和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其成藏过程与常规油气有着极大的差别。根据近年来在渭河盆地氦气调查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思考,总结了氦气成藏中亟待探索的3个方面:(1)不同氦源岩的性质及氦源岩的有效性评价;(2)载体气性质及氦气赋存状态对弱源氦气运聚过程中的影响;(3)氦气直径最小,其保存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氦气成藏概念模式,认为有效氦源岩、高效运移通道和合适的载体气藏是氦气成藏的关键。研究结果供业内有兴趣的同行批评指正,为寻找氦气资源提供参考和指导。
李玉宏张文王利赵峰华韩伟陈高潮
关键词:氦气成藏赋存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