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染色体畸变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的杂交后代F1、F2、F3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杀配子染色体(2C)的丢失与恢复成二体,造成杂种F1、F2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杂种F3较前2代单价体数明显下降,相对紊乱系数明显低于F2。同时,杀配子染色体连续2次作用,使得附加系中ABDE染色体组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染色体产生缺失和易位,在后代传递中易于丢失,而外源E组染色体片段渗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使得染色体配对异常,产生非理论值的单价体数,导致后代育性下降或败育。本研究共检测F3植株448株,得到易位24株,缺失36株,小麦间易位19株,易位频率为5.36%,缺失频率为8.04%,染色体畸变总频率为13.39%。断裂位点的分布比率依次为:B组>A组>D组。本研究表明,杀配子染色体诱发染色体畸变频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创造小麦遗传育种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 李政宏刘杰高继迪陈平张婧李集临张延明
- 关键词:小麦杀配子染色体长穗偃麦草易位系
- 春小麦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 2017年
- 远缘杂交能把亲缘关系较远的种、属中有用基因引入栽培种,改良现有品种。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远缘杂交创制的5份普通小麦新种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份材料为春小麦,株系4-11和4-30-32突出表现为大穗、多分蘖,2015-2016年分蘖数为别为18~20和16~17个,熟期正常。二者的千粒重平均为38和36g,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株系6-30-31表现为矮秆(55cm),密穗有芒,平均穗长7cm,千粒重平均32.6g。株系5-6和5-19,穗型似小偃麦,无芒,千粒重平均为33.7和36.4g,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9%。5份材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减数分裂行为正常。分子标记和原位杂交检测表明,株系4-11和5-19带有中间偃麦草遗传成分,为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株系5-6为六倍体小偃麦,矮秆株系6-30-31带有E染色体组遗传成分。
- 张婧孙婧欣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关宇
- 关键词:小麦远缘杂交基因组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