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珺

作品数:5 被引量:30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远方
  • 2篇旅游
  • 2篇多远
  • 1篇地理
  • 1篇多维度
  • 1篇遗产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关系
  • 1篇碳减排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源
  • 1篇维度
  • 1篇旅游地
  • 1篇旅游地理
  • 1篇目的地
  • 1篇
  • 1篇传统村落
  • 1篇村落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章锦河
  • 5篇熊杰
  • 5篇周珺
  • 2篇胡欢
  • 1篇孙晋坤
  • 1篇曹晶晶
  • 1篇陈敏

传媒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河北省碳源碳汇测算及碳减排压力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碳排放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保证在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降低碳排放量,是河北省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的测算方法,首先,建立河北省碳源碳汇的科学核算体系,从碳源、碳汇、净碳源三方面测算了2000-2013年河北省的碳排放量,研究其历时性变化特征;其次,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河北省2014-2030年的碳排放强度进行预测;最后,分析了不同碳减排目标情景下其碳减排潜力与压力,提出碳减排管理措施,为该地区制定碳减排计划,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决策支持。研究表明:1)河北省碳源总量从2000年的32 959.21万t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151 765.12万t,增加了360.46%,年均增长率为12.46%,能源消费是最主要碳源,工业过程碳排放增幅最大。2)同期,人均碳源、碳汇和单位面积碳源、碳汇也逐年增加,净碳源持续增加,但碳排放强度降低。3)2014-2030年,河北省碳减排压力系数均大于1,其中2016-2020年是关键的碳减排期,碳减排任务艰巨。
胡欢章锦河熊杰周珺孙晋坤
“远方”有多远?——感知距离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8年
文章回顾了感知距离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相关研究,通过多维度感知距离的辨析,进一步明晰了感知距离的定义与内涵;总结了感知距离在行为研究中作为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的研究视角及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感知距离的科学测量方法及其适用性;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还发现其存在理论研究体系不够完善,作用于行为的机制探索不够全面,动态的、细分情境因素的探索不够深入,对于不可视空间、大尺度空间范围的测量技术还相对缺乏,实践成果较少等方面的不足。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完善研究的基本思路,包括进一步明确所研究的行为、提炼行为特征、确定研究尺度、阐明作用机制、提升与开发测量技术、积累丰富实践成果等。基于这一完善思路,提出了进一步探析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规律的研究方向,包括:综合考虑"时空压缩"带来的现实条件变化;从旅游行为特征出发,验证感知距离可能对旅游者行为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作用机制的探讨;细分尺度与情境,引入"距离范围"的概念,探索距离范围的界定标准,从而把握不同距离范围旅游者差异化的行为特征;最后,不断优化测量技术,进一步改善数据质量,从实践层面不断丰富案例地研究。
曹晶晶曹晶晶章锦河周珺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53
2016年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并已形成四大集聚区;(2)不同海拔高程地区传统村落的留存保护情况有所不同,高海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多;(3)地区人口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但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理论上并不矛盾,各地应寻找保护传统村落的合适路径;(5)交通发达程度与传统村落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6)现存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
康璟瑶章锦河胡欢周珺熊杰
关键词:传统村落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关系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游客量的增加,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逐渐成为旅游影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对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根据文献数量、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特征,将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关系影响的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摸索、初步发展、快速发展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就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生意关系变迁的影响进行了分类总结。当前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有如下问题需要关注:研究层次上,实证分析颇多,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研究方法上,质性研究较多,量化分析相对薄弱;研究内容上,具有碎片化特点,缺乏系统性。鉴于此,未来的研究应在以下方面得到加强:注重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实际应用的需要;注重评价方法的改进和测量模型的创新;注重系统论思想的运用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陈敏章锦河熊杰周珺
关键词:旅游社会关系
“远方”有多远?--旅游地理的感知距离研究
曹晶晶章锦河周珺熊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