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沉积条件对CVD法SiC涂层形貌和组成成分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MTS-H2-Ar体系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沉积(CVD)在石墨基底表面沉积了SiC涂层。研究了沉积温度、气体总压和气体流量对涂层形貌和组成成分的影响。SEM和AFM观察表明,SiC一次颗粒尺寸在100nm以内。在本实验的沉积条件变化范围内,Ar流量增大使涂层表面变粗糙,温度升高使涂层变厚。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沉积物主要为3C型的β-SiC。气体总压和H2流量都增大时易生成游离Si。气体总压较小而H2流量较大时易生成游离C。当气体总压为5kPa,H2流量为500mL·min-1时可得到化学计量比的SiC。
- 周乐平张明瑜黄启忠
- 关键词:CVDSIC涂层组成成分
- 碳源对微正压ICVI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分别采用石油液化气和丙烯作为碳源、氮气作为载气、针刺毡作为多孔预制体,在微正压ICVI沉积炉中制备炭/炭复合材料,沉积温度为820~970℃,每个样品均沉积120h。研究不同的碳源对材料增密、密度均匀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热解炭的显微结构和沉积表面形貌,采用排水法测量材料的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源条件下,材料的密度都随沉积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热解炭均为中等织构,但是,其微观组织形貌存有差别;以石油液化气作为碳源,在940℃沉积密度达到1.53g/cm3,样品内外存在0.022g/cm3密度梯度,沉积表面形貌粗糙、有球状的凸起;丙烯作为碳源,在880℃沉积密度达到1.51g/cm3,样品内外存在0.036g/cm3密度梯度,沉积表面光滑。
- 黄启忠刘立海谢志勇周乐平谭瑞轩郭俊
- 关键词:碳源热解炭
- 微正压ICVI制备C/C复合材料的工艺探索
- 2007年
- 研究了反应气体浓度对微正压等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C/C复合材料密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正压和900℃的沉积条件下,用丙烯作为碳源、针刺毡作为预制体,氮气与丙烯的气体流量比为25∶1,经过105h沉积后,C/C复合材料的密度达到1.52g/cm3;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分析发现试样外部除了围绕在炭纤维周围的光滑层外,还沉积了大量的再生结构热解炭,试样内部主要以光滑层结构为主.图7,参12.
- 刘立海黄启忠谢志勇周乐平王秀飞欧仕荣
-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
- 锆英砂包埋石墨法制备ZrC-SiC复合涂层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锆英砂包埋法,在石墨表面制备了ZrC-SiC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形貌和结构,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ZrC和SiC相组成,局部存在SiC晶粒.由内向外,复合涂层形成了明显的双层结构,且主要由SiC富集内层和ZrC外层组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包埋过程中各还原产物生成温度段的不同是复合涂层形成双层结构的主要原因,由于包埋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相液Zr能流动封填涂层中存在的裂纹孔洞等缺陷,故反应后能制得致密的ZrC-SiC复合涂层.
- 杨鑫黄启忠常新苏哲安张明瑜周乐平金谷音
- 关键词:石墨抗氧化涂层ZRC
- 沉积条件对CVDSiC涂层形貌和组成成分的影响
- 采用MTS-H2-Ar体系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沉积(CVD)在石墨基底表面沉积了SiC涂层。研究了沉积温度、气体总压和气体流量对涂层形貌和组成成分的影响。SEM和AFM观察表明,SiC一次颗粒尺寸在100nm以内。在本实验的...
- 周乐平张明瑜黄启忠
- 关键词:碳化硅涂层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