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沐清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于志军纪柳刘沐清李庆泰梁波
- 趾底动脉神经为蒂的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指动脉神经缺损
- 梁波纪柳刘沐清于志军秦永平李庆泰
- 青少年及儿童末节压砸断指再植的临床特点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及儿童末节不同节段压砸断指再植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1月,对85例134指,年龄1~25岁的患(儿)者,因压砸致不同离断节段的末节断指.按照Ishikawa末节断指分区的血管特点,显微镜下行断指再植术。结果本组134指成活127指.成活率94.7%。术后随访4个月~3年,其中3指Ⅳ区断指因未成年骨骺未闭合,骨骺组织损伤较重.发育稍侧偏畸形、短小;4指甲根部损伤指甲不平整,其余再植指指甲、指腹外形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3指,良55指,差9指;优良率达92.9%。结论针对青少年及儿童末节断指的不同离断节段的压砸伤,只要熟练掌握末节断指不同区域的血管特点,选择相应的再植方法.细心清创和精确吻合血管.就能提高再植成活率.降低残指率.从而恢复指体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 于志军李庆泰纪柳房嘉宾刘沐清秦永平梁波
- 关键词:显微外科再植术
- 应用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融合手指近指间关节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铜板螺钉与交叉克氏针融合手指近指间关节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3例79指近指间关节内骨折、骨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和交叉克氏针固定进行关节融合,其中A组30例47指行微型钢板螺钉固定,B组23例32指行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分别对并发症、骨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进行比较。功能恢复情况按照TAM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A组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无延迟愈合、骨不连及旋转畸形。融合关节临床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3周,X片示骨性愈合时间为8~9周;B组针道感染3指,旋转畸形3指.延迟愈合4指,无骨不连。融合关节,临床愈合时间为7~15周,平均11.2周。X片示骨性愈合时间为10~16周。优良率A组为90.7%,B组为67.1%。术后并发症:A组在邻近关节僵硬、局部不适及肌腱粘连等方面均低于B组。结论微型铜板固定近指间关节融合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固定。
- 于志军纪柳李庆泰刘沐清秦永平梁波
- 关键词:近指间关节关节融合术
- 微型钢板放置指骨背侧与侧方在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对比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 分析比较微型钢板治疗近节指骨骨折放置指骨背侧与侧方对恢复手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62例71指近节指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组:40例45指近节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在指骨背侧;B组:22例26指近节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在指骨侧方.术后对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按TAM系统评价法评定:A组优12指,良15指,中12指,差6指;优良率为60%.B组优18指,良6指,中2指,差0指;优良率为92%.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将微型钢板放置在指骨侧方,肌腱粘连和伸指功能障碍明显减少,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缺点是生物稳定性较放在指骨背侧差.
- 于志军纪柳李庆泰刘沐清秦永平梁波
- 关键词:指骨骨折内固定术微型钢板
- 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疗效对比分析
- 秦永平纪柳刘沐清梁波于志军李庆泰
-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时蒂部不同处理方法比较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不同的蒂部处理方法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时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11年5月,对36例36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于手指近节中、远段及近节指间关节背侧设计皮瓣,皮瓣边缘不超过手指侧中线,蒂部采用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36例皮瓣全部成活。但不同的蒂部处理方法术后对皮瓣血运的影响不尽相同。结论皮瓣远端血管蒂部附加一条形皮肤较其他蒂部处理方法疗效更确切,不仅解决了转位后蒂部过紧的问题,还可以早期闭合蒂部创面,减少了感染机会,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房嘉宾李庆泰纪柳于志军刘沐清
- 关键词:指损伤修复外科手术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 车景龙纪柳刘沐清秦永平梁波于志军李庆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