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凡

作品数:32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油菜
  • 16篇肿病
  • 16篇根肿病
  • 6篇抗性
  • 5篇十字花科
  • 5篇基因
  • 4篇油菜根肿病
  • 4篇侵染
  • 4篇白菜
  • 4篇菜根
  • 3篇冬油菜田
  • 3篇油菜田
  • 3篇杂草
  • 3篇十字花科作物
  • 3篇土壤
  • 3篇土壤环境
  • 3篇土壤环境因子
  • 3篇作物
  • 3篇菌核
  • 3篇菌核病

机构

  • 3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荆州农业科学...
  • 1篇宜昌市农业科...

作者

  • 32篇刘凡
  • 30篇任莉
  • 27篇方小平
  • 25篇徐理
  • 20篇陈坤荣
  • 15篇陈旺
  • 6篇程晓晖
  • 6篇孙超超
  • 5篇刘胜毅
  • 5篇刘立江
  • 4篇黄军艳
  • 3篇黄炳文
  • 2篇李俊
  • 2篇王伟
  • 1篇熊远福
  • 1篇刘越英
  • 1篇罗莉霞
  • 1篇胡胜武
  • 1篇季海雯
  • 1篇王婧

传媒

  • 9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Agricu...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istribution of Rapeseed Clubroot Disease in Hubei Province and Evaluation of Yield Loss被引量:6
2012年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rapeseed clubfoot disease in Hubei Province and to assess the yield loss caused by the pathogen,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Method]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Shayang, Dangyang, Zhijiang, Yidu and Changyang of Hubei Province during 2009- 2011. Clubfoot disease of rapeseed samples from the surveyed locations were con- firmed by PCR detection and plants infection experiment. The factors of yield and plot yields influenced by clubroot disease were determined in plot experiment. [Re- salt] Rapeseed clubroots were confirmed in Zhijiang and Dangyang and not found in Shayang and Yidu. Clubroot was found in cruciferous vegetables but not in rapeseed d in Changyang. Infection of P. brassica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f the first effective branch numbers of rapeseed, effective pod number per plant, seed number per pod and 1 000-grain weight. Yield of infected rapeseed decreased by 56.4% over non-infected control. [Conclusion] Rapeseed clubroot disease mainly distributed in Zhijiang and Dangyang of Hubei Province. The disease had an economic impact on rapeseed production.
任莉贾建光李铭刘凡程雨贵张明海陈坤荣方小平
油菜Ar Ar CC、AACr Cr和Ar Ar Cr Cr基因型根肿病抗病资源创制
油菜根肿病是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侵染油菜根部引起的根部病害,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防治困难。该病常年为害面积约60万hm,产量损失达20%~30%。化学、...
方小平曾令益王秀珍徐理任莉陈旺刘凡陈坤荣杨欢燕瑞斌黄炳文
关键词:根肿病
文献传递
依据土壤环境因子对油菜根肿病发生的风险评估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解土壤环境因子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2012年-2013年从我国油菜主产区采集土样12份,在实验室接种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后播种北京新三号(高感白菜品种).实验结果发现:湖北随州和安徽巢湖土壤样品在根肿菌孢子接种量(按每克土壤中的孢子数量计算)为103接种时发病率达到76.7%;而湖北武昌和阳逻、青海西宁和互助、甘肃民乐等地土样在接种浓度为105时发病率仅为0~3.3%.说明湖北随州和安徽巢湖根肿病发生风险高,湖北阳逻和武昌、青海西宁和互助以及甘肃民乐根肿病发生风险小.土样灭菌后进行接种实验和对土样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初步明确在-些土壤中存在土壤生物因子抑制根肿病发生;使用SPSS软件进行路径分析发现,pH、速效钙、全磷、全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因素对根肿病发病率具有抑制作用.
孙超超任莉陈坤荣徐理刘凡方小平
关键词:根肿病风险评估土壤环境因子油菜
十字花科作物GSL5基因在根肿病抗性改良中的应用及产品开发
本发明提供了十字花科作物GSL5基因在根肿病抗性改良中的应用及产品开发,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GSL5基因在十字花科作物中高度保守,GSL5基因功能缺失的十字花科作物纯合突变体对根肿病具有广谱高抗抗性,证明针对GSL5的...
刘立江刘胜毅张益吴钰坡赵传纪程晓晖刘凡任莉黄军艳
甘蓝型油菜MYB28转录因子对根肿菌和水杨酸的响应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MYB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过程,在植物防御相关信号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明确MYB28在油菜与根肿菌互作中的作用,对感病甘蓝型油菜中双11中MYB28家族基因在根肿菌接种以及水杨酸处理后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不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相比于根和叶,BnaMYB28在茎和种子中的表达水平更高;BnaMYB28基因在根肿菌和外源水杨酸处理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响应,外源水杨酸处理下BnaMYB28-1和BnaMYB28-3上调表达,BnaMYB28-2表达则受抑制。根肿菌侵染后,BnaMYB28-1在整个侵染期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但在加入水杨酸后表达被显著抑制;BnaMYB28-3表达量在接菌后7 d和28 d显著上调,在关键皮层侵染期(接菌后14 d)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变化,但在施加水杨酸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外源水杨酸能正向调控BnaMYB28-1和BnaMYB28-3表达,BnaMYB28-3可能通过水杨酸信号路径参与油菜与根肿菌的互作。
池鹏曾令益刘凡陈旺任莉徐理方小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根肿菌水杨酸
28个大白菜品种对根肿菌不同菌株的抗性反应及抗病基因位点检测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解白菜品种抗性特征和抗病基因类型之间的关系,以我国油菜主产区存在的2、4和13号小种,以及来自湖北恩施、四川德阳、河北唐山、河南南阳4个地点的未知小种为病原,采用温室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了28个大白菜品种对8个不同根肿菌菌株抗病性,同时利用已知的7个抗根肿病基因(Crr1、Crr2、Crr3、CRa、CRb、CRc、CRk)分子标记检测不同品种所含的抗病基因位点。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大白菜品种,27个品种对不同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品种根王F1对所有菌株表现感病。CR春福等10个品种对所有菌株表现抗性;CR-凉春等12个品种只对一个菌株感病,其中9个品种只对恩施菌株感病。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感病品种根王F1中未检测到抗病基因位点,其余27个大白菜品种共检测到Crr2、Crr3、CRa、CRb、CRk五个抗病位点,CRk在抗病品种中普遍存在,但Crr3仅在CR春福中检测到杂合抗病位点。总体而言,抗病位点较多的品种对不同地方菌株抗性强,少数品种存在例外,包括含有多个位点仍表现感病(含有4个抗病位点的CR-黄心F1对4号、2号、13号生理小种表现感病)和仅含有1个位点但表现抗病(德高CR117和荣耀只检测到CRk抗病位点但对所有菌株都表现出抗性)两类情形。说明大白菜对根肿病抗性及植物病原互作的复杂性,有待深入研究。
曾令益任莉刘凡陈旺陈坤荣徐理方小平
关键词:RAPA抗病基因
油菜开花前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双低菜籽油是我国国产植物食用油的第一大来源。然而,我国每年因菌核病防控而造成经济损失60亿元以上,长期以来菌核病已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严重威胁油菜可持续发展。近百年来,我国...
任莉刘凡徐理黄军艳刘越英程晓晖方小平刘胜毅
关键词:油菜再侵染子囊孢子
油菜根肿病病原主要生理小种和品种抗病性鉴定被引量:47
2013年
采用Williams法对采自国内油菜主产区的19个油菜根肿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我国甘蓝型油菜根肿病病原至少存在2号、4号和13号等3个生理小种类型,其中4号小种存在的范围最广泛。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云南省玉溪等4县(市),四川省绵阳等5县(市)共16个采样点的根肿病病原为4号生理小种;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2个采集地点为13号生理小种;仅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的病原为2号生理小种。分别在枝江、黄山根肿病重发病区对52个油菜品种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赣两优三号、蓉油9号、浙双6号、华油杂12号、中油5628、扬油8号、宁油12号、浙油28、中双10号、沣油520等10个油菜品种在枝江对4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成油杂6号、德68-12、滁杂优3号3个杂交种在黄山对13号生理小种表现出抗病。它们可作为当地根肿病病区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使用。
季海雯任莉陈坤荣徐理刘凡孙超超李俊刘胜毅方小平
关键词:油菜根肿病生理小种
三种杀菌剂防治油菜根肿病技术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2011-2012年开展了氰霜唑、百菌清和氟啶胺防治油菜根肿病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育苗前2~3d用氰霜唑0.5mL/L喷浇苗床对油菜苗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在90%左右。苗床消毒结合百菌清0.5g/L液灌根对移栽油菜田根肿病的防治效果67.6%~80.8%;单用苗床消毒措施的移栽油菜田根肿病防治效果57.1%~74.3%。氟啶胺和氰霜唑拌种对直播油菜根肿病的防病效果分别为75.4%~95.3%和35.1%~49.8%。苗床用氰霜唑消毒结合百菌清灌根和单用苗床消毒防病措施比不防治对照油菜分别增产949.0kg/hm2和799.1 kg/hm2,扣除农药和劳动力成本,分别增加收入2 935.8元/hm2和2 922.2元/hm2。
陈坤荣任莉刘凡徐理孙超超方小平
关键词:氟啶胺百菌清油菜根肿病
油菜蕾薹期和花期菌核病接种方法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重要病害。为建立快速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油菜花期采用4种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5种油菜资源对菌核病的抗病性,并分析采用不用接种方法测定的病斑大小之间的相关性。这4种方法分别为:离体叶片接种、离体茎段接种(牙签法)、活体茎秆接种(牙签法)、活体叶柄接种(吸头法)。这4种接种方法中,离体叶片接种法与其余3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均没有显著相关性;采用叶柄接种法,接种后11 d和19 d的病斑长度与离体茎段接种3 d和7 d的病斑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和0.821,与活体茎秆接种7 d和15 d的病斑长度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和0.987。结果表明移液管介导的叶柄接种是一种便捷、可靠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任莉陈坤荣曾令益刘凡徐理方小平
关键词:油菜核盘菌人工接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