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4种专利装置在云南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2024年
- 为减少云南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2014—2022年,有5项专利及由此转化的4种装置应用于云南省水稻、玉米、小麦、蔬菜、花卉等主要作物的有害生物防治,示范推广面积共计3928.68 hm^(2)次,在获得一定防效的同时,累计减少农药商品使用量1657.45 kg(L),示范区平均减少用药量32.06%,推广区平均减少用药量13.06%;通过专利间的组合配套,在防效达标的前提下,平均减药率为36.12%,年均施药次数减少了1.1次,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 窦秦川付文罗嵘韩伟君李纯杨春震窦嘉志黄奎王德海
- 关键词:农药减量
- 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采用捕食行为观察、多种猎物共存、功能反应测定和干扰反应测定试验研究了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特性。结果显示,叉角厉蝽主要在上午时段搜寻猎物,能捕食草地贪夜蛾2~6龄期幼虫和预蛹,对6龄期幼虫和预蛹具有喜好性;其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捕食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分别为N_(a)=(0.9819N_(0))/(1+0.0408N_(0))和N_(a)=(1.3336N_(0))/(1+0.1597N_(0)),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头和6头;叉角厉蝽3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反应以及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5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均为常数,捕食量为1~2头/d;叉角厉蝽自身密度不影响其捕食行为。
- 陈祯付文李文标方亮朱学松李海宏姜静余菊仙杨丽蓉胡乔云
- 八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初筛
- 2024年
- 为明确云南省富宁县经济作物八角上发生的炭疽病的病原,并初步筛选适用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在室内开展了相关研究,先以组织法对富宁县发生炭疽病的八角样本进行真菌分离,经单孢纯化后,以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菌的致病性,再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病菌种类,并采用拮抗法评价8种常用杀菌剂对其的室内毒力。研究发现,以分离所得真菌(菌株编号T201)回接健康的八角叶片,能产生炭疽病典型症状,该菌的形态与松针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一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亲缘关系较高,由此认为富宁县八角炭疽病的病原菌是松针刺盘孢菌。在供试杀菌剂中,戊唑醇、咪鲜胺和多·锰锌对T201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62、2.72、2.79 mg/L,可作为八角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备选药剂。
- 张知晓付文贺娜马惠芬户连荣刘凌
- 关键词:炭疽病病原鉴定
- 云南地区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被引量:2
- 2023年
- 番茄潜叶蛾对番茄生产影响较大,如防控不当,会减产80%~100%。近年集成的“集中育苗+定量栽培+高效诱杀+药剂保护+应急防控+生态调控”绿色防控技术可将番茄虫果率控制在3%以下,实现了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防控。从茬口安排、集中育苗、定量栽培、高效诱杀、药剂保护、应急防控、生态调控方面介绍了该技术,并进行了提质增效分析,为云南省番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 苏银玲包玲凤木万福付文杨双权杨玲玲杨子祥
-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生态调控虫果率番茄生产
- 牛樟芝药用化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牛樟芝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寄主专一性,野生资源缺乏,人工培育困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评述牛樟芝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牛樟芝化学物质多样,已分离获得325种化学物质,分属酯类、酸类和萜类等15类。发掘这些化学物质和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发现牛樟芝具有抗癌、免疫调节、保肝和消炎等多种药用功能。为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以获得更优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功能活性物质产生的椴木栽培、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技术被不断完善。但是要以牛樟芝为材料大量生产药品,临床试验须进一步研究,活性物质生物功能须进一步发掘,人工培育技术须进一步优化。
- 张知晓付文刘凌户连荣季梅
- 关键词: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发酵技术
-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被引量:16
- 2019年
- 草地贪夜蛾(FAW)是一种农业害虫,2019年入侵我国,并迅速扩散至13个省61个市261个县。其寄主多样,繁殖和取食能力强,在国外有周期性爆发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记录。探索实施FAW综合防治势在必行。本文聚焦生活习性、寄主范围和分布发生区域等方面,综述FAW生物学特性,并就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控等方面阐述FAW防治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构建IPM系统思路:重构生物群落结构,改造生态系统环境条件,推动FAW害虫农业生态系统向稳定态演替,并实施定点监测,综合评判后调节系统结构或实施应急防控措施,最终实现成功防治FAW的目标。
- 张知晓户连荣刘凌季梅李云琴杨建东付文
- 关键词:寄主
- 烟田应用粘虫色板的生态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通过在烟田悬挂粘虫色板进行田间诱集试验,评价4种不同颜色的粘虫色板(黄、蓝、绿、红)对靶标害虫的诱集效果及对天敌昆虫和其他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粘虫色板共诱到昆虫49种31 003头。其中,3种靶标害虫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和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 Reuter)占诱集昆虫总量的54.0%,非靶标昆虫占30.8%,益虫占15.2%,益害比为1∶3.6。蓝色粘虫板对瓢虫和食蚜蝇的诱集作用最强,黄色粘虫板对寄生蜂和草蛉的诱集作用最强,绿色和红色粘虫板对天敌昆虫无明显诱集作用。黄色和蓝色粘虫板在烟田大量使用对寄生蜂和瓢虫等天敌昆虫和烟田昆虫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应适时适地选择性使用。
- 付文李永川季梅戈毅航陈祯
- 关键词:益虫天敌昆虫生态影响
- 柑橘果园物理防治技术集成应用的防效评价被引量:6
- 2018年
- 柑橘产业绿色发展迫切需要病虫害绿色防治,以实现农药的减量增效使用。为寻求有效柑橘病虫害化学防治替代技术,本研究集成应用诱捕器、粘虫色板和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管理柑橘果园病虫害,调查分析其病虫害防效、诱虫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发现,这些物理防治技术集成运用对柑橘果园病虫害具有一定防效,能减工提效增收,减少农药使用,尤其专性诱捕器效果较佳。但研究也发现,物理防治技术运用会增加植保投入,且天敌也对粘虫色板和太阳能杀虫灯产生正趋性,建议基于昆虫色觉和嗅觉系统开发物理防治技术要统筹好防治效果、经济成本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 李钊付文李永川史艳芬童云发尹志涛李鑫贤马德学邝平郭仙
- 关键词:柑橘病虫害物理防治防效评价
- 云南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成效与建议
- 2022年
- 云南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在监测体系建设、阻截防控、执法能力、国外引种检疫等方面取得成绩。针对贸易往来频繁,云南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区位等,疫情扩散蔓延风险加大,为积极有效应对,文章提出健全疫情网络体系建设、加强防控指导等措施。
- 罗萍李亚红李庆红李燕付文
- 关键词:农业植物检疫
- 驱虫板防控害虫技术的研究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2017-2019年,采用双面驱虫液铝箔板专利技术,在云南省9县的66.67 hm2农田开展了农作物害虫防控及农药减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双面驱虫液铝箔板对云南农田7目14科38种害虫平均驱虫效果为35.42%。驱虫板配套常规19种杀虫剂减量施用与其常规施用在防效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作物单季施药次数和商品用量每667m2分别减少1.08次(减少36.40%)和47.93 g(mL)(减少40.00%)。驱虫板加常规农药常量减施1次,对玉米、水稻、白菜、柑橘作物的12种害虫的平均防效达82.04%,与常规农药常量施用防效无显著差异。
- 窦秦川王德海黄新动刘云援赵云柱黄奎田维逵付文罗萍
- 关键词: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