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 作品数:6 被引量:28 H指数:1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光合有效辐射总量及其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对森林GPP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25 2011年 研究利用基于冠层辐射传输与植物生理过程的MAESTRA模型,结合中国东部鼎湖山、千烟洲及长白山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观测数据,对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总量及其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变化进行了模拟与敏感性分析,从而探讨这两者的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GPP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R总量变化对GPP的影响程度由PAR总量变化幅度以及GPP对PAR总量变化的敏感程度所决定,较低的PAR总量与较高的温度条件下GPP对PAR总量变化较敏感;散射辐射比例增大可以提高森林冠层对入射PAR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其对GPP的影响程度由散射辐射量的变化以及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在吸收与利用效率上的差别所决定,较高温度与叶面积条件下该差别较大;PAR总量与散射辐射比例共同变化对GPP的综合影响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的抵消结果,入射PAR较强时两者抵消作用通常更明显,在全年总量上,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对GPP的影响能抵消PAR总量变化影响的1/3~1/2。 何学兆 周涛 贾根锁 张自银 李秀娟 赵超 冯胜辉关键词:碳循环 GPP 光合有效辐射 森林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是中国引领新产业革命和文化复兴的机会——赵超谈设计与科技 被引量:1 2020年 《设计》:您认为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技术与文化的整合共生对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如何体现?赵超: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当下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两个重要驱动力。在现代设计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中,消费文化、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共同促进了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应该成为人类文化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作为文化的表象反应。如果说消费文化使设计成为必然,技术的演进使设计成为可能,社会包容和持续发展的需求则使设计明确了价值体系。 赵超关键词:人工智能 文化复兴 发展演进 艺术设计 技术创新 驱动力 台湾海峡绿藻种类、分布、活性物质及其资源利用 被引量:1 2021年 台湾海峡海岸线蜿蜒曲折,潮间带滩涂辽阔,为海藻的固着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绿藻富含多糖、多酚、脂肪酸、色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炎症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对于海洋资源的关注促使绿藻进一步被采集再利用,以发挥其更大的经济价值。经统计,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域绿藻共计10目28科90属114种,其中石莼Ulva lactuc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以及礁膜Monostroma nitidum为三类主要的经济绿藻。本文综述了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域绿藻的生理特征、分布区域以及现阶段对绿藻资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绿藻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并提升其利用度和附加价值,为我国海藻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肖晓玮 高晓翔 吴一晶 刘丹 刘丹 傅海庆关键词:绿藻 台湾海峡 四川省龙泉湖表层沉积物与表层水体中各种形态氮含量及其相关关系 被引量:1 2014年 以四川省龙泉湖湖泊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各种水溶性氮含量和表层水体的硝态氮和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水溶性总氮、水溶性氨氮和水溶性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64,1.22和2.83mg/kg,水体中硝态氮和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9和0.05mg/L;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硝态氮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但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表层水体中氨氮可能是由沉积物释放而来。 王华静 旦波 赵超 刘梦 刘梦 杜鹃 朱亚兰 杜鹃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表层水体 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极限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及参数影响分析 为分析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极限承载能力各影响因素对其可靠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建立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安全性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一次可靠度方法(FORM)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MCS),分析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极限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分... 赵超 刘月飞 樊学平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 轴心受压 可靠性分析 文献传递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形成研究(1949-1965) 2024年 运用关键词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数据库和党的重要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这一时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一词的使用频率总体不高,但持续使用,并未出现断裂。这一时期,围绕“中华民族”一词,中国共产党在多重语境中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在外部关系语境中,主要围绕“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话语叙述中华民族与他者的竞争对抗关系,以及围绕“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话语叙述中华民族与他者的合作关系。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关系语境中,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时间比较逻辑,以及与其他主体的横向比较逻辑来阐释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在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关系语境中,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等话语叙述中华民族的内在结构关系,以回击民族分裂话语,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具有强烈褒义色彩的话语塑造中华民族的自我特性,意在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强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思想自觉。 赵超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