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振宏

作品数:1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勘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四川盆地
  • 1篇年代学
  • 1篇盆地
  • 1篇古环境
  • 1篇风尘
  • 1篇风尘堆积

机构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省地勘局

作者

  • 1篇赵其华
  • 1篇彭社琴
  • 1篇冯金良
  • 1篇赵振宏

传媒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时代及其古环境问题被引量:20
2014年
"成都粘土"由Thorp和Dye于1936年命名,用以指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丘陵及高阶地上的含钙质结核粘土。Thorp和Dye并提出,"成都粘土"可能是遭受风化的风尘堆积。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发育完整的第四纪粘土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在Thorp和Dye之后的70多年间,"成都粘土"成为土壤学家、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时代及其古环境意义,以及"成都粘土"与青藏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成都粘土"作为可能的风成堆积,针对其的研究,对认识和了解地质时期,尤其是冰期和冰消期四川盆地西部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大气环流格局及强度,以及风尘源区的植被覆盖及干旱化等古环境变化是十分有意义的。此外,"成都粘土"及其下伏的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是著名的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粘土,对于这一特殊土体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就有关成都粘土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深入调查成都粘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地貌分布特征;2.开展成都粘土的精细年代学研究并建立标准剖面;3.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的成因及物源的深入研究;4.确认"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三者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沉积间断;5.阐明"成都粘土"与川西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之间的物源关系;6.重建"成都粘土"的风尘传输过程及机制;7.探索各层粘土的成因及后期风化改造对其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发育的影响。
冯金良赵振宏赵翔赵其华彭社琴
关键词:四川盆地年代学风尘堆积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