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实

作品数:17 被引量:24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5篇耕地
  • 3篇影响因素
  • 3篇耕地后备资源
  • 3篇后备资源
  • 2篇土地管理
  • 2篇退耕
  • 1篇地经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义务
  • 1篇溢价
  • 1篇溢价率
  • 1篇占补平衡
  • 1篇政府
  • 1篇政府治理
  • 1篇生产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市场化

机构

  • 11篇中国土地勘测...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江苏省土地勘...

作者

  • 12篇许实
  • 5篇马贤磊
  • 2篇方斌
  • 2篇王庆日
  • 2篇曲福田
  • 2篇曾薇
  • 1篇吴次芳
  • 1篇曾巍
  • 1篇谭永忠
  • 1篇吴群
  • 1篇麻战洪
  • 1篇刘吉军
  • 1篇吴克宁
  • 1篇谭荣
  • 1篇王希睿
  • 1篇杨兴典
  • 1篇张舟
  • 1篇郧文聚
  • 1篇高星
  • 1篇陈健

传媒

  • 6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博弈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研究目的:模拟土地非农化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方法: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和库诺特竞争模型。研究结果:土地税费政策监管不力和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是造成土地过度非农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论: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间的关系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税费政策,加强税费监管;二是引导地方政府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避免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刘吉军许实马贤磊陈健
关键词:土地经济土地非农化博弈关系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走出政府治理下土地二次开发的实践困境--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27
2012年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土地整备为例,探寻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的改进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研究方法:交易费用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深圳市土地整备在"补偿协商"和"实施方案审批"两个环节存在突出问题;(2)法定图则的更新与执行制度、土地整备的年度计划和补偿标准等不完善是导致实践困境具体制度安排层次的原因。研究结论:通过相应具体制度安排的改进,能够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使其走出实践困境。
张舟谭荣吴次芳王庆日许实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土地整备交易费用
干旱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分析及退耕可行性评估被引量:26
2016年
受不利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稳定生产和可持续生产能力较弱。基于全国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系统分析了地区不稳定耕地现状、成因,并进一步以新疆尉犁县为典型案例,建立基于生态约束强度的多情景模拟方法,设置生态安全情景、综合协调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三种不稳定耕地退耕情景,模拟地区不稳定耕地退耕前后土地用途调整及退耕规模,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情景下不稳定耕地退耕影响及退耕可行性。研究发现,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510 021.53 hm2不稳定耕地,集中分布于新疆北部、甘肃中东部和宁夏中南部,以旱地、水浇地为主的地类结构及较低的耕地质量导致不稳定耕地利用状况普遍不佳;2土地荒漠化、沙化是地区不稳定耕地形成的主要原因,草原、林区和内陆河道过度开垦也是造成地区耕地不稳定的因素;3三种退耕情景下,尉犁县棉花产量将分别下降28.64%、20.34%和10.43%,农民短期棉花种植收入虽受到严重影响,但考虑到退耕后土地用途调整带来的林果业等长期收入,农民总收入将分别增长10.41%、12.01%和15.25%,退耕也有利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增长26 743.05万元、19 559.81万元和15 147.52万元,综合权衡下尉犁县不稳定耕地退耕具有可行性。西北地区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土地的无序开垦,尽快出台区域生态红线等管制制度,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达到协调一致。
赵爱栋许实曾薇曲福田马贤磊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退耕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与规划期内数质并重的占补平衡分析--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国土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试点县成果,在新增耕地系数和等级折算系数的基础上构建耕地数质并重的平衡分析方法,分析县域规划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能力....
高星吴克宁郧文聚唐程杰许实麻战洪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占补平衡
土地二调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成果及应用前景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启动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查清二次调查中位于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控制范围内和受土地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响的"不稳定耕地"并实现落地上图。本文从调查评价对象、作业模式、程序与方法、质量保障等方面介绍了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技术特点,结合调查数据成果详细分析了全国"不稳定耕地"的规模、类型、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基本特征及区域分异,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本次调查成果的应用前景。
许实赵爱栋吴一恒曾巍唐亮马贤磊
关键词:耕地管理分析评价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持续上升;东北地区在波动中上升。(2)全国约有2/3省份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呈上升态势,各省份之间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逐年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受政策的影响出现快速上升。(4)土地市场化高水平、高增长的省份与低水平、负增长的省份并存,但在地域上的分布较为分散。研究结论:应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市场化进程,重点关注近年土地市场化程度出现负增长的省份,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提高全国土地市场化的整体水平。
许实王庆日谭永忠余倩倩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市场化程度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0
2016年
研究目的:揭示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相比2003年,201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重心呈现向西南移动的趋势,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范围扩大,空间分布方向性减弱,主趋势方向呈顺时针旋转;(2)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变化的影响因素中,自然条件奠定了基本格局,人口分布的影响力逐步显现,经济发展是近年来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论: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方法能够从多视角揭示并可视化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部分影响因素,可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任君临方斌许实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影响因素
不稳定耕地利用困境:基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安全间的权衡——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被引量:15
2016年
学术界对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后续利用可能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利用尚不完全清晰。本文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三维度构建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量化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评估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评估结果显示,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如果退耕会造成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1.29%,农民纯收入下降10.22%,但是继续维持耕种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建议。在个案经验基础上,区分不稳定耕地不同利用状况,提出了"维持耕种用途"、"工程改造"和"逐步退耕"三种后续处置方式,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县级尺度的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分析框架,可为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管理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赵爱栋许实曾薇马贤磊饶芳萍
关键词:退耕土地利用
基于资源价值显化视角的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0
2016年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要求加快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而准确评估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对于客观评价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绩效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7-2013年中国3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溢价率和出让方式市场化两个维度揭示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的时空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地区间市场发育水平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由2007年的7.66上升至2013年的32.16,但是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仍未合理体现资源稀缺性和市场供求所揭示的工业用地价值,市场化改革还停留在转变工业用地出让方式阶段,尚未深入到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工业用地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层面;东、中、西部工业用地市场化进程均在深化,东部地区市场发育具有水平高,推进速度快的双重特征,而中西部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仍处在由被动配合中央政策规定向主动引领改革过渡阶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工业用地需求强度与工业用地市场发育水平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地区土地资源禀赋则有显著负效应,而地区间激烈地"土地引资"竞争显著抑制了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化进程。因此建议:在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把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和建立良好地土地市场生态作为改革重要方向,把促进工业用地价格向合理资源价值回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作为改革落脚点。
赵爱栋马贤磊曲福田许实
关键词:工业用地影响因素
基于ESDA的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聚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通过基尼系数、空间数据探索分析(ESDA)等统计方法,探索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各地类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各地类集聚程度差异较大,呈现出可开垦沿海滩涂>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沙地、可复垦采矿用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裸地>可开垦其他草地的特征.(2)可开垦沿海滩涂主要聚集在东部中纬度沿海地区,可开垦沼泽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偏北部地区,可开垦沙地为西北地区.(3)自然因素奠定了各地类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人口因素对各地类集聚效应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因素属于辅助因素,但对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影响效力正在突显.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基尼系数和ESDA中的趋势分析等方法从地统计的视角揭示并量化了耕地后备资源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为解译耕地后备资源的集聚效应、制定开发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阚博颖方斌许实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影响因素基尼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