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晶晶
- 作品数:25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环境监测基金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南京市臭氧、VOCs和PANs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20
- 2017年
-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占比增至32.0%。南京市区大气中非甲烷总烃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则与之相反;在5—9月,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日变化过程中出现峰值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醚、醛、酮类,且O_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生成存在有一定的线性关系。VOCs/NOx比值表明南京市处于VOCs控制区,因此对NO_2浓度下降不敏感,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3年上升,夏季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未显著下降,这些现象是城市O_3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 张璘孟晓艳秦玮王晨波杜嵩山茅晶晶袁琦陈诚杨雪
- 关键词:臭氧VOCSNMHCS光化学反应敏感性
- 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软件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 2011年
- 依托《环境统计数据审核细则》(送审稿)等相关规定,以"十一五"环境统计软件数据审核功能为基础,设计环境数据访问接口,划分数据审核功能模块,建设环境统计数据审核软件,为确保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信息化手段,减少人工审核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 茅晶晶沈红军徐洁
- 关键词:环境统计数据审核
- 基于ArcEngine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系统设计被引量:4
- 2009年
- 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Engine二次开发组件库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GIS信息系统,以GIS可视化和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形象地展现土壤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及评价结果,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茅晶晶
- 关键词:土壤ARCENGINE组件化
- 2021年沙尘天气影响下江苏省空气质量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对2021年影响江苏省的沙尘天气过程开展研究,分析受影响的时间、区域特征及环境空气质量特征。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的沙尘天气过程共计13次,全省累计受影响229 d。从时间分布看,沙尘天气过程多发生在1月、3—5月,2月、11月较少,6—10月和12月无沙尘天气过程。从区域分布看,苏北地区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较显著,受影响天数>20 d的城市均分布于此。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且东北偏北风或东北风输送时,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较易出现小时高值。沙尘过程造成PM_(10)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的天数占比为38.0%,造成PM_(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的天数占比仅为12.7%;扣除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后,PM_(2.5)和PM_(10)年均质量浓度分别较扣除前下降1和6μg/m 3,沙尘天气过程对PM_(10)质量浓度的影响大于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时,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占比为45.0%,苏北和苏中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易达到重度污染及以上级别,苏南地区多为良或轻度污染,少有中度污染。沙尘气团远距离传输使得PM_(10)为首要污染物的特征有所削弱,83.8%的受影响天中首要污染物为PM_(10),其余为二氧化氮(NO_(2))或臭氧(O_(3))。
- 杨雪刘笑媛陆维青茅晶晶茅晶晶
- 关键词:沙尘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首要污染物
- 2015—2017年江苏省秋、冬季空气质量状况被引量:10
- 2020年
- 采用2015—2017年秋、冬季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从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首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浓度分析空气质量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江苏省秋、冬季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在60%左右,其中沿海地区空气质量达标率最高(71.1%),西北地区达标率最差(52.2%)。污染日的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 2.5,占比高达91.5%。ρ(PM2.5)/ρ(PM 10)存在地区差异,江苏西北地区扬尘源贡献较大,江苏南部地区的二次颗粒物贡献更明显。ρ(NO2)/ρ(SO2)逐年持续升高,表明大气污染类型从燃煤性污染转变为复合型污染。
- 王爱平茅晶晶蒋自强
- 关键词:空气质量
- 基于遥感数据的区域大气质量空间分析模块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2016年
- 颗粒物已经成为我省主要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其作为气溶胶物质的一种长期以来一直是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动态监测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关键指标因子有利于进一步监控灰霾、沙尘等空气污染现象。本文利用GIS二次开发手段将这种通过遥感技术与地面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将模型拟合后的环境空气质量分布与变化状况以API指数的形式进行可视化表达,实时反映宏观尺度全省各地区空气质量与污染分布的目的。
- 茅晶晶姜晟
- 关键词:AO可视化气溶胶
- 江苏省县域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2024年
- 文章利用江苏省2017年-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全省县域细颗粒物(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了与主城区PM_(2.5)浓度的差异。结果显示,江苏省县域PM_(2.5)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降幅为25.4%,年均下降速率为2.1μg/(m 3.a)。空间分布呈“西北部偏高,东南部偏低”的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表明,县域PM_(2.5)月均浓度整体与月均气温、月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但仅个别月份,与月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主城区PM_(2.5)平均浓度相比,县域平均浓度整体较低,但二者浓度差呈现逐年迅速减小趋势,从日变化看,二者浓度差最大出现在上下班高峰时段。
- 楚翠姣钟声梁进茅晶晶郁建桥
- 关键词:县域气象因素
- “哨兵-5P”卫星TROPOMI传感器在江苏省域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8
- 2019年
- 简述了欧洲航天局(ESA)于2017年10月13日发射的"哨兵-5P"卫星上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的技术特性。基于TROPOMI的NO_2、O_3、SO_2、CO等几种污染气体L2级数据产品对江苏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气污染识别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TROPOMI的NO_2、CO遥感反演产品可以很灵敏地反映工业源、城市交通源排放在对流层近地表的含量水平,可为区域大气污染精细管控和空气质量精准预警预报提供有力支持。
- 李旭文张悦姜晟王甜甜纪轩禹茅晶晶丁铭
- 关键词:卫星遥感大气污染对流层
- 2022年江苏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影响分析
- 2024年
- 2022年气象条件较为异常,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造成江苏省臭氧浓度达到历史最高值。利用2022年臭氧监测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总结了江苏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江苏省臭氧污染过程呈现出现早、过程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特别是4—5和7—8月污染程度明显超过去年同期。从小时变化数据来看,2022年的谷值均高于前三年,峰值接近2019年。整体幅宽较前三年超出1—2h,臭氧高值区域持续时间拉长。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关系密切,在4—5月气温越高湿度越低臭氧超标越集中,呈明显“倒三角”分布,7—8月呈明显线性关系;在风速风向上,江苏省臭氧污染高值主要集中在偏南风向上,风速介于2~6m/s。以南通市为例,在8月7—15日连续出现9d臭氧污染,期间均为晴热少雨天气。同时受“海陆风影响”,导致臭氧浓度持续上升,又在傍晚出现“双峰”和“拖尾”现象,尤其乙苯与间/对-二甲苯的比值(E/X)在9日至15日持续出现大于1的情况,说明存在远距离输送,助推南通的臭氧污染过程。通过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分析,研究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臭氧污染防治,预报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
- 茅晶晶徐政蒋荣刘笑媛
- 关键词:臭氧浓度气象要素
- 2014—2016年江苏省及典型区域臭氧污染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分析2014—2016年江苏省O3污染状况,以及苏北、苏中和苏南3个典型区域O3年度、季度、日变化和频度占比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的O3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2014—2016年的O3超标占比由18.4%上升至34.9%;2016年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O3-8h第90百分位数与2014年相比,上升2.7%,21.8%和3.3%;3个区域夏季O3-8h均值最高,春、秋2季次之,冬季最低;O3-1h日变化呈单峰状态,最低值出现在06:00—07:00,最高值出现在15:00—16:00;2016年3个地区的O3频度占比均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40~80μg/m3,所占比例均>15%;苏中和苏南区域2016和2014年相比O3频率占比的变化幅度较大,苏北地区变化幅度不大。指出,江苏省的O3污染程度在逐年提高,污染范围从苏南逐渐往中部和北部城市扩大。
- 茅晶晶张璘杨雪吴仲夏
- 关键词:臭氧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