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欢欢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Nanog蛋白在CD73^+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Nanog蛋白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D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从ADMSCs中分选出CD73+和CD73-两个细胞亚群。体外分别培养两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测定两组细胞Nanog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CD73+ADMSCs细胞约占总细胞的5%,形态上分为大细胞和小细胞。Nanog蛋白在CD73+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16.85±6.83)%,弱阳性表达率(81.78±7.19)%,阴性表达率(1.63±3.59)%;nanog蛋白在CD73-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5.74±2.79)%,弱阳性表达率(85.84±37.31)%,阴性表达率(8.42±4.12)%。在Nanog阳性表达的细胞中可见不同分裂时相的有丝分裂细胞,CD73+细胞的分裂象明显多于CD73-细胞。结论 CD73和Nanog可能均是ADMSCs特异性表达的标志,Nanog蛋白强阳性的细胞可能更具幼稚性。通常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ADMSCs是多种细胞的复合物。
- 齐立杰郭志坤李琼罗欢欢
- 关键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CD73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小鼠
- 耳内窥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疗效比较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比较耳内窥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鼓膜穿孔患者114例,其中56例患者在显微镜下完成鼓膜修补术(显微镜组),58例患者在耳内窥镜下完成鼓膜修补术(内窥镜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听力恢复情况。结果内窥镜组中、小鼓膜穿孔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显微镜组(P<0.05),但2组大穿孔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显微镜组和内窥镜组患者鼓膜愈合率分别为89.3%(50/56)、94.8%(55/58),2组患者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纯音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纯音听阈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内窥镜组小、中穿孔患者的纯音听阈显著低于显微镜组(P<0.05),但2组大穿孔患者纯音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均可显著改善患者听力,但对于小、中鼓膜穿孔,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
- 张洁罗欢欢
- 关键词:耳内窥镜显微镜鼓膜修补术鼓膜穿孔
- 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NAC)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Ⅱb、Ⅲa和Ⅲb期LABC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NAC 2~3个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排除禁忌证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学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肿瘤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23/30)和46.67%(14/3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1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67%(5/30)和13.33%(4/30),对照组患者术后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3.33%(10/30)和23.33%(7/30),观察组患者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97、4.23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83.33%(25/30)、63.33%(19/30)和46.67%(14/30),对照组患者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66.67%(20/30)、40.00%(12/30)和20.00%(6/30),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a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26、4.353、4.800,P<0.05)。结论NAC能显著提高LAB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
- 牛四明罗欢欢
- 关键词:新辅助化学治疗乳腺癌外科手术
- 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表型及其心肌样细胞的分化潜能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鉴定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生物学表型及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成年兔肩胛区皮下脂肪组织经消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第3代细胞进行CD29、CD34、CD44、CD105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免疫荧光单标、双标及三标显色。5-氮杂胞苷(5-aza)诱导ADMSCs 7d,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显示肌钙蛋白-I(Troponin-I)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结果ADMSCs开始为圆形,后逐渐伸展,呈现形态多样性。90%以上的第3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CD44、CD105,三者共表达于胞质中。CD34阴性表达。CD分子表达阳性的细胞70.59%±1.26%表达Troponin-I,71.98%±1.13%表达MHC。结论 90%以上的ADMSCs共表达干细胞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它们具有很强的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潜能。
- 闫小宾李琼郭志坤齐立杰罗欢欢李和
- 关键词:CD分子心肌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新西兰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