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翔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与非洲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对比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血吸虫病是一种被忽略的热带病,严重危害流行区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积极防治,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员与物资流动愈加频繁,血吸虫病出现疫情回升和扩散,而且可能形成新的流行区。本文对我国和非洲国家血吸虫病的流行现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今后非洲国家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杨亚周艺彪潘翔宋秀霞姜庆五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 非洲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对赴非人员的安全启示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迅猛发展,中国公民到非洲务工及旅游人数逐渐增多,我国境内报道的输入性非洲血吸虫病病例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影响非洲血吸虫病流行的特征,并提出避免感染非洲血吸虫的若干建议,从而保障赴非人员身体健康。
- 潘翔周艺彪杨亚宋秀霞姜庆五
- 关键词:水利建设战争
- 岳阳市君山区以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等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2年试点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59%,降幅82.85%,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501,P=0.013);2009-201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在1%左右波动;2013年全面淘汰牛、羊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2012年底的0.59%下降至0,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148,P=0.033)。2006-2012年活螺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883 3只/0.1 m^2下降至0.308 8只/0.1 m^2,降幅为62.55%,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76.250,P=0.005)。结论全面牛、羊淘汰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
- 李文斌杨亚潘翔李见兵柳会祥李石桂何忠蔡斌李林瀚程婉婷杨宇周杰李胜明任光辉罗志红周艺彪姜庆五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2012年和2014年东洞庭湖区人群血吸虫感染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东洞庭湖区2012、2014年人群血吸虫病空间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东洞庭湖区选取君山区作为研究现场,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君山区2012、2014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使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影响人群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年君山区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低于2011年;2014年君山区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降为0.55%;2012年和2014年君山区人群血吸虫感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出4个高高聚集村;2012年空间误差模型显示,人群感染率与家畜感染率和易感环境面积呈正相关,而2014年空间滞后模型显示,易感环境面积呈正相关,家畜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封洲禁牧和牛羊淘汰措施对防控血吸虫病效果显著,可根据君山区血吸虫病空间分布特征,在东洞庭湖湖区继续实施该措施和开展查螺灭螺工作。
- 潘翔杨亚李林瀚程婉婷杨宇宋秀霞周艺彪姜庆五
- 关键词:血吸虫病东洞庭湖
- 微生物杀灭钉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6年
- 消灭钉螺是控制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微生物灭螺被认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灭螺方式。本文对微生物杀灭钉螺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钉螺的有效控制以及血吸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程婉婷周艺彪潘翔宋秀霞姜庆五
- 关键词: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微生物钉螺杀螺剂
-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横断面调查
- 2017年
-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4-2015年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的4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1~13岁儿童进行HIV抗体、HBV抗原和HCV抗体筛查,并进行实验室确认,估算调查样本量900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乡镇、性别、年龄和民族的感染率进行比较,Bonferroni调整法进行多个样本感染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共调查了677名1~13岁儿童,HIV、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03%(7/677,95%CI:0.42%~1.12%)、6.65%(45/677,95%CI:4.89%~8.79%)和0.15%(1/677,95%CI:0%~0.82%)。4个乡镇的儿童HIV感染率不同(P=0.000);D乡儿童HIV感染率高于B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儿童间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乡、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V和HC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岁和10~13岁年龄组HBV病毒载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5.000,P=0.967)。结论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和HBV感染率,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HIV和HBV母婴传播,宣传与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 杨亚周艺彪程婉婷潘翔宋秀霞姜庆五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