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低温螯合法分离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及分离效果鉴定
- 2016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的分离方法,为深入研究小肠上皮结构与功能提供体外模型。试验以新西兰白兔为试验材料,在不同螯合剂浓度[5、10、15、20、25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螯合温度(4、25℃)下分离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检测所分离细胞团的产量、形态、细胞活率、完整性。结果表明:1)各螯合条件下分离的绒毛和隐窝细胞形态完整,基因组DNA与总RNA完整;2)螯合温度越高且EDTA浓度越大时,细胞富集率越高,但对细胞毒害作用也越强,4℃、5 mmol/L EDTA条件下绒毛和隐窝细胞富集率分别为7.75%和1.01%,绒毛相对完整率和隐窝细胞相对活率分别为91.67%和93.48%;25℃、25 mmol/L EDTA条件下绒毛和隐窝细胞富集率则分别高达17.89%和4.99%,但绒毛相对完整率和隐窝细胞相对活率仅为4.25%和5.17%;3)综合分析后确定,4℃、10 mmol/L EDTA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4)在最佳条件下所分离隐窝富集物的溶菌酶和α-防御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绒毛富集物(P<0.01),显示细胞纯度较高;且隐窝细胞经培养9 h后溶菌酶和α-防御素的相对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显示细胞依然具有较高活力。由此可见,改良的低温螯合法适用于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的高效分离。
- 沈雪梅李晶张刚崔宏晓刘丽慧姚军虎徐秀容
- 关键词:隐窝绒毛肠上皮细胞螯合剂家兔
- 獭兔肠黏膜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离筛选适于在獭兔肠道中存活并定殖的高黏附性乳酸菌株。【方法】通过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5和10日龄哺乳獭兔肠黏膜中分离具有抑制大肠杆菌活性的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检测其耐人工胃液、耐胆盐及黏附特性、表面疏水性等益生特性。【结果】分离筛选出3株具有较强抑制大肠杆菌活性的菌株,分别鉴定为短乳杆菌(L1)、植物乳杆菌(L2)、干酪乳杆菌(L3),其抑菌活性大小为L3>L2>L1。3株菌株均能耐受pH=4.0的人工胃液;在pH=3.0人工胃液中,L2和L3的活菌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而L1的活菌含量显著下降(P<0.05);3株菌株在pH=2.0和pH=1.8人工胃液中的活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L1和L2均能耐受2.0g/L胆盐;虽然L1和L2在3.0g/L胆盐中的活菌量出现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下降,但二者仍保留较高活菌含量;胆盐对L3的存活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胆盐含量的升高,L3的活菌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L2和L3对黏蛋白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L1(P<0.05)。L3的表面疏水性最高,L2次之,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L1的表面疏水性低于L2(P=0.092),显著低于L3(P<0.05)。【结论】分离所获得的3株乳杆菌均具备益生菌特性,其中以植物乳杆菌L2最佳。
- 李晶沈雪梅刘丽慧胡如久崔宏晓姚军虎徐秀容
- 关键词:乳杆菌人工胃液胆盐獭兔
- RNA m^6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RNA m^6A甲基化修饰是发生在RNA腺嘌呤(A)第6位N原子上的一种转录后修饰方式。它是由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酶以及识别蛋白所催化的一种动态可逆的修饰方式,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本文综述了m^6A甲基化的发现、相关酶的作用以及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以期对未来研究m^6A在牛的遗传育种方面的调控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 茹文秀沈雪梅张晓燕陈宏
-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
-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选取30窝同日出生、胎次相同和平均窝重相近的健康新生仔兔,于14日龄开始补饲,断奶当日(30日龄)从30窝仔兔中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幼兔作为试验兔,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分别于断奶当日及断奶后1、2和3周随机选取6只健康幼兔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从中选取3个样本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健康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指标(ACE值、Chao1值、Shannnon值)随日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P<0.10)。2)不同日龄健康幼兔盲肠微生物各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组成;在科水平上,厚壁菌门主要由瘤胃球菌科和毛螺旋菌科组成,拟杆菌门主要由拟杆菌科和紫单胞菌科组成;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rnesiella、Akkermansia、普雷沃氏菌属和4种未知菌属为优势菌属;拟杆菌属和Parabacteroides在断奶当天的相对丰度较高,且与其他日龄组差异显著(P<0.05)。3)健康幼兔盲肠中均存在乳杆菌属,且相对丰度在各日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断奶时健康幼兔盲肠微生物区系已基本建立,相对丰度最大的优势菌属为拟杆菌属,但断奶后随着日龄的增长,微生物组成趋于复杂。
- 许宇静张煜坤沈雪梅李晶徐秀容
- 关键词:断奶幼兔ILLUMINA盲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