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英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肠癌
  • 7篇直肠
  • 7篇直肠癌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术后
  • 2篇术前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成像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机构

  • 10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张玉英
  • 8篇马骏
  • 3篇陈树军
  • 3篇孙晓峰
  • 3篇秦阳
  • 1篇孙成林
  • 1篇杨峰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8层CT与MRI术前诊断直肠癌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128层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本院120例直肠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与MRI对于疾病术前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判别效能。结果CT检测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包括T1-2期25例,T3期61例,T4期34例;MRI检测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包括T1-2期26例,T3期58例,T4期36例;MRI.对直肠癌T1-2、T3、T4分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5.00%、87.50%、92.50%高于CT诊断87.50%、71.67%、84.17%,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别为0.857、0.749、0.823高于CT诊断0.637、0.434、0.620(P<0.05);术前CT扫描共检测出淋巴结转移阳性71例,阴性49例;MRI共检测出淋巴结转移阳性70例,阴性50例;MRI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准确率90.83%高于CT扫描78.33%,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为0.812高于CT扫描0.554(P<0.05)。结论 MRI相较于128层CT对于直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正确率更高,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张玉英马骏董燕孙晓峰
关键词:直肠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
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结肠癌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结肠癌的疗效及对血小板(PLT)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3DCRT治疗,对比两组放射治疗前后PLT参数指标,统计随访放射治疗后1~3年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放射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其平均体积(MP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7.407,t=5.733;t对照组=4.977,t=2.589;P<0.0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PLT、MPV及降钙素原(P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6,t=4.165,t=2.737;P<0.05)。观察组随访1年、2年及3年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局部控制率=4.359,χ^(2)=3.944,χ^(2)=3.910;χ^(2)生存率=3.986,χ^(2)=4.270,χ^(2)=0.01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全身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χ^(2)=0.006,χ^(2)=0.011;P>0.05)。结论:术前3DCRT治疗结肠癌可获得更高的肿瘤切除率,可有效调节血小板参数,并明显改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可耐受。
张玉英孙成林马骏杨峰
关键词:结肠癌疗效
奥沙利铂不同给药方案联合卡培他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1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并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接受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并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PFS均高于对照组[56.4%(31/55)比36.4%(20/55)、(10.2±2.0)个月比(6.4±1.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低于对照组[(30±3)μg/L比(4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腹泻、呕吐、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7%(7/55)比32.7%(1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延长PFS,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马骏张玉英陈树军秦阳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生存率
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DWI成像序列在直肠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成像序列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前MRI表现,分析其在诊断直肠癌准确性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64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直肠癌。MRI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7.5%(Kappa=0.648),二者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一致性可靠。结论 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DWI成像序列对诊断直肠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张玉英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均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常规化疗。采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结果 MRI诊断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86.7%和73.3%,CT诊断分别为75.6%、66.7%和60.0%,MRI较CT诊断结果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MRI征象为:骶前分叶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及弥散加权(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或环形强化。CT征象为:骶前出现密度分布不均的团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可见中心坏死、边缘高低不平的环状强化,吻合口出处不规则增厚,腔隙变窄,伴有盆腔组织受累。结论 MRI诊断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相比C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灵敏性,为术后复发的治疗可提供合理依据。
张玉英马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直肠肿瘤术后局部复发
MRCP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6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MRCP组和非MRCP组,各300例。MRCP组术前应用MRCP检查,非MRCP组术前未应用MRC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发现胆道变异、术中胆道损伤及中转开腹情况。结果 600例患者手术时间25~70 min,平均住院时间(4.0±0.6)d。术前发现胆道变异20例,手术证实15例。术中胆道损伤16例,其中2例因胆道变异而损伤。中转开腹13例,其中7例因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而中转开腹。两组术前发现胆道变异、术中胆道损伤、中转开腹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应用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安全提供了极大地指导和保障作用。
张玉英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基于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疗效的价值
2023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经临床与病理明确诊断的直肠癌患者117例,分为完全缓解组(n=38)和非完全缓解组(n=79);受试者化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均采用3.0T MRI扫描;采用Omni Kineitics软件提取受试者纹理特征,计算纹理特征的峰度、方差、熵和能量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受试者方差、熵明显低于未完全缓解组(1534±312 vs 2312±586、5.43±0.41 vs 6.42±0.29)峰度、能量明显高于未完全缓解组(4.85±0.66 vs 3.72±0.49、0.016±0.002 vs 0.01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可评估化疗后的疗效,并可预测直肠癌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情况。
张玉英马骏孙晓峰
关键词:磁共振纹理分析直肠癌
ELF5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ELF5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ELF5表达变化,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结肠癌细胞中ELF5,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变化,评估EMT发生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ELF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过表达结肠癌细胞中ELF5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P<0.05),且可抑制EMT的发生(P<0.05)。结论 ELF5可能通过抑制EMT发生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马骏陈树军秦阳张玉英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结直肠癌
E74样因子5过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E74样因子5(ELF5)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以及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人结直肠癌SW480和HT-29细胞分为5组:LV-GFP组,转染空载体LV-GFP慢病毒;LV-ELF5组,转染重组LV-ELF5慢病毒;shRNA-NC组,转染空载体shRNA-NC慢病毒;shRNA-ELF5组,转染重组shRNA-ELF5慢病毒;对照组,未转染任何载体。转染72 h后,取含有慢病毒的细胞上清液,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ELF5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LF5、凋亡相关的cleaved 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Caspase-9、侵袭相关的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实验检测组织中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将20只BALB/c裸鼠分为4组,每组5只:LV-GFP组、shRNA-NC组、LV-ELF5组、shRNA-ELF5组,于裸鼠皮下注射含重组慢病毒的SW480细胞上清液,构建裸鼠成瘤模型,监测移植瘤体积变化。第30天取裸鼠移植瘤组织,测量肿瘤质量,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ELF5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中N-cadherin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细胞比较,两个细胞系LV-GFP组和shRNA-NC组细胞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与RT-qPCR结果表明,两个细胞系LV-ELF5组的ELF5 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P<0.05,与LV-GFP组比较),shRNA-ELF5组的ELF5 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调(P<0.05,与shRNA-NC组比较),ELF5过表达体系和干扰体系构建成功。与LV-GFP组比较,LV-ELF5组降低了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率(P<0.05),促进SW480细胞凋亡,并上调cleaved 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P<0.05),抑制细胞侵袭,并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蛋白表达(P<0.05);ELF5干扰后,细胞的上述表现呈相反趋势(P<0.05,shRNA-ELF5组与shRNA-NC组比较)。体内实验结
马骏陈树军秦阳张玉英孙晓峰
关键词:SW480细胞细胞转染裸鼠
老年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老年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接受Dixon术治疗的老年直肠癌伴T2DM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31例行Dixon术的老年直肠癌不伴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HGF(t=6.673,P〈0.001)、HbA1c(t=8.114,P〈0.00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拉3.559,P=0.001)、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x2=3.947,P=0.047)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12%,15/34vs80.65%,25/31;Log-rank,=6.050,p=0.014)。结论降低老年直肠癌伴T2DM患者的血清HGF、HbA1c水平,可以有效减少老年患者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马骏张玉英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