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萍
-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猪乳铁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重组乳酸菌表达系统构建被引量:4
- 2010年
- 根据猪乳铁蛋白N端基因序列及表达载体质粒的基因融合特点,设计一对引物,以泌乳3日龄母猪乳腺组织RNA为模板,进行RT-PCR,获得含有猪乳铁蛋白基因N端1 077 bp目的片段,将其与表达载体质粒pPG612.1进行连接,通过转化进入宿主菌JM109细胞内,通过质粒提取、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猪乳铁蛋白N端PLFN基因已成功插入到表达载体质粒中,获得了猪乳铁蛋白干酪乳杆菌表达载体质粒pPG612-PLFN。将获得的重组质粒再分别电转化入干酪乳杆菌ATCC393、植物乳杆菌KLDS1.0344、副干酪乳杆菌KLDS1.0652及戊糖乳杆菌KLDS1.0413中,获得表达猪乳铁蛋白基因的多种重组乳酸菌分别为pPG612-PLFN/L.casei,pPG612-PLFN/L.plantarum,pPG612-PLFN/L.paracasei和pPG612-PLFN/L.pentosus.,为猪乳铁蛋白的乳酸菌表达及重组乳酸菌抗菌制剂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 唐丽杰哈卓赵丽丽宗晓淋刘荻萩乔薪媛姜艳萍葛俊伟李一经单安山
- 关键词:乳酸菌表达载体系统
- 虹鳟肠道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为筛选一株乳杆菌用于鱼类口服疫苗的活载体,研究从健康养殖的虹鳟肠道分离出58株形态特征不同的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触酶反应筛选出18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再通过生化反应筛选出5株表型不同的菌株。经16S r RNA序列同源性分析,5株均为植物乳杆菌。在8%Na Cl,0.5%胆盐,p H 3.0,7 g·L-1胰蛋白酶,10 g·L-1胃蛋白酶,60℃处理10 min时,几乎不影响菌体存活。5株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菌活性。通过荧光分子探针c FDA-SE标记细菌,分离株L1212在15 d的检测期内能在虹鳟肠粘膜定植,并有继续繁殖倾向。因此,植物乳杆菌L1212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虹鳟口服疫苗载体及鱼类饲料添加剂开发。
- 刘敏张英张琳琳蒋烨崔文姜艳萍乔薪瑗唐丽杰李一经
-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药物敏感性抑菌活性虹鳟
-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及鉴定被引量:10
- 2012年
- 通过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中的缺失核定位序列的ORF2基因,将其克隆到Bac-N-Blue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pMelBacB载体中,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Mel-ORF2。将其与Bac-N-Blue DNA体外重组,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在Sf9细胞上表达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表明,Cap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获得了表达,为Cap蛋白作为pcv-2检测抗原进行猪圆环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提供了物质基础。
- 宋月姜艳萍崔文李一经
- 关键词:重组杆状病毒SF9细胞
- 乳酸菌融合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与大肠杆菌LTB及其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保护性抗原VP2与E.coli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在戊糖乳杆菌(L.pentosus)中的共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本研究以乳酸杆菌表面表达型和分泌表达型质粒pPG-1和pPG-2为载体,以VP2为目的基因,构建VP2基因单独表达及与LTB基因融合表达的4种重组L.pentosus,分别命名为pPG-1-VP2/L.pentosus、pPG-1-VP2-LTB/L.pentosus、pPG-2-VP2/L.pentosus及pPG-2-VP2-LTB/L.pentosus。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分别约为47 ku、55 ku、45 ku及53ku。将构建的重组L.pentosus分别口服免疫SPF雏鸡,以IDEXX试剂盒测定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不同表达方式的重组L.pentosus均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循环抗体和分泌抗体(sIgA),其中pPG-2-VP2-LTB/L.pentosus诱导产生的抗体滴度高于其它组。MTT法检测不同表达方式的重组乳酸菌免疫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特异性抗原对免疫雏鸡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未免疫组,表明重组菌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这些结果表明4种重组菌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局部黏膜免疫和全身系统免疫应答;并且带有黏膜免疫佐剂LTB融合表达试验组高于VP2蛋白单独表达组。
- 唐丽杰张怡婷乔薪媛葛俊伟姜艳萍崔文李一经
- 关键词:IBDVVP2蛋白戊糖乳杆菌共表达免疫应答
- 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部分特性鉴定被引量:13
- 2008年
- 以原核表达系统pGEX-6p-1-N/BL21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PEDV N-GST融合蛋白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原核表达系统T12-pPROHTa/BL21经IPTG诱导表达的PEDV N蛋白做筛选抗原,通过间接ELISA进行筛选,获得两株抗PEDV N蛋白杂交瘤细胞,命名为2E3、4C6。亚类鉴定为IgG1和IgG2a型,均为к链抗体,染色体数平均为(91±7)对。用制备的单抗与pGEX-6p-1-N/BL21、T12-pPROHTa/BL21诱导表达后的菌体裂解物做Western Blot试验,在不同载体表达的N蛋白处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通过间接ELISA做病原检测,这两株单抗不与TGEV、PRV和PrV发生交叉反应,而与PEDV显示良好的特异性反应。
- 裴敦国葛俊伟马广鹏姜艳萍李一经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WESTERNBLOT间接ELISA
- PEDV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2
- 2019年
- 为了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本研究以纯化的家兔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多隆抗体为捕获抗体,以小鼠抗猪流行性腹泻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HRP标记,由此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检测法,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浓度为0.75ug/m L。当D450≥0.233且P/N≥2时判定为阳性。该方法特异性强,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量为3.125×103TCID50/m L。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间和批内重复率均小于10%,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比较,符合率为90.5%。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对猪粪样中PEDV的检测。
- 马宇聪刘增素王书博周晗姜艳萍崔文王丽乔薪瑗唐丽杰徐义刚李一经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
- 表达仔猪腹泻病毒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 仔猪病毒性腹泻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哺乳仔猪的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所有日龄猪只均可感染,随日龄增加,死亡率下降。在临床上仔猪腹泻病毒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且导致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
- 郭田田王丽唐丽杰乔新瑗姜艳萍周晗崔文李一经
- 以木糖为选择标记的乳酸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表达
- 2010年
- 为构建以木糖为选择标记的乳酸杆菌表达载体,根据GenBank登录的E.coli JM109 xylA和xyl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E.coli JM109基因组为模板,扩增xylAB基因,与人工合成的多克隆位点序列MCS基因、去除氯霉素基因的乳酸菌载体质粒pPG2片段及以pPG2载体质粒为模板扩增的repA基因连接,电击转化于L.casei 393感受态细胞,获得以木糖为选择标记的乳杆菌表达载体并命名为pOXM2。为鉴定pOXM2载体表达蛋白的效果,以含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重组质粒pMD-VP2为模板,扩增VP2基因序列,与载体质粒pOXM2连接,产物电击转化L.casei393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克隆子pOXM2-VP2。重组菌经诱导,并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有约180ku重组蛋白得到了表达,而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与天然病毒蛋白一样的免疫反应特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以木糖为选择标记的乳杆菌表达载体并实现了外源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以重组干酪乳杆菌作为口服疫苗或表达功能性蛋白奠定了基础。
- 唐丽杰欧笛杨云清葛俊伟乔薪媛姜艳萍杨丽娟李一经
- 关键词:干酪乳杆菌食品级载体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Vero细胞不同时间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集南京市某猪场疑似病毒性腹泻的病死仔猪病料,运用RT-PCR法进行PEDV初步鉴定,将鉴定结果为阳性的病料接种Vero细胞进行培养,并通过透射电镜对PEDV感染Vero细胞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其直径为60~80 nm,部分呈中空状,多呈致密核芯。病毒粒子成堆或成串地排列在细胞浆内,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毒粒子逐渐增多,部分病毒粒子聚集在粗面内质网周围,细胞浆空泡增多,线粒体增生、肿胀、空泡化。在感染最后阶段,仍见大量病毒粒子聚集在胞浆内,细胞裂解破碎。
- 施雯唐丽杰姜艳萍崔文李一经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电镜VERO细胞
- 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突变基因的表达及其抗体中和效价测定被引量:4
- 2013年
- 为研究突变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mε)的抗体是否具有中和作用,本研究以毒素D型产气荚膜梭菌全基因组D N A为模板,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SO E-PCR)将ε毒素第106位的组氨酸残基定点突变为脯氨酸残基,扩增出mε基因,使其丧失生物学毒性而保持免疫原性。以pET-28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mε,并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mε蛋白。SDS-PAGE及w 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约39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重组蛋白免疫家兔,所制备的产气荚膜梭菌mε毒素蛋白的抗血清经10倍稀释后,与一个绝对致死量的产气荚膜梭菌培养上清等体积混合时,能够有效中和ε毒素。这些结果表明,重组突变的ε毒素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为产气荚膜梭菌候选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及其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王超唐丽杰葛俊伟乔薪媛崔文姜艳萍李一经
- 关键词:突变基因大肠杆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