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泽锋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原核表达
  • 2篇孢子
  • 2篇孢子虫
  • 2篇微孢子
  • 2篇微孢子虫
  • 2篇家蚕
  • 2篇表面蛋白
  • 1篇蛋白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色谱
  • 1篇生物素
  • 1篇生物素-亲和...
  • 1篇生物素标记
  • 1篇铁蛋白
  • 1篇亲和
  • 1篇柞蚕
  • 1篇柞蚕微孢子虫

机构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篇周泽扬
  • 3篇王林玲
  • 3篇李治
  • 3篇刘泽锋
  • 2篇王李
  • 2篇游小林
  • 1篇党晓群
  • 1篇马振刚

传媒

  • 3篇蚕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家蚕微孢子虫表面蛋白NBO_33g0013的序列特征及亚细胞定位与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选择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表面蛋白质谱数据库中新发现的假定表面蛋白NBO_33g0013进行研究,了解该蛋白质的功能及是否参与微孢子虫对宿主细胞的侵染过程。预测该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6.1 k D,等电点为4.59,其序列N端具有信号肽,无跨膜螺旋结构,含3个N-糖基化位点,无O-糖基化位点,不具有典型的功能结构域,与柑橘凤蝶微孢子虫(Papilio xuthus)的一个假定蛋白序列相似度达到93%。以家蚕微孢子虫CQ1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该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进行该蛋白质的原核表达,并制备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确证该蛋白质定位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表面。经体外细胞感染实验初步分析,尚未发现该蛋白质参与了微孢子虫孢子对宿主Bm E细胞的粘附过程,推测该蛋白质可能为家蚕微孢子虫孢壁的结构组成型蛋白质,在孢壁的构架形成中发挥作用。
刘泽锋马振刚王林玲游小林王李党晓群李治周泽扬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表面蛋白原核表达亚细胞定位
家蚕铁蛋白Ferritin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序列特征与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机体内的铁蛋白Ferritin能存储和释放铁离子,在调节细胞的铁离子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家蚕基因组中Ferritin基因家族成员Bm Fer1、Bm Fer2、Bm Fer3和Bm Fer4的序列特征,并通过转录组芯片数据和实时定量PCR分析其时空表达谱,为研究蚕体内的铁元素代谢机制提供基础数据。Bm Fer1、Bm Fer2、Bm Fer3具有Ferritin蛋白家族典型的5个α螺旋结构,但铁离子结合位点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Bm Fer1和Bm Fer3为线粒体铁蛋白,具有O糖基化位点;Bm Fer2和Bm Fer4为细胞质铁蛋白,具有N糖基化位点。Bm Fer1、Bm Fer4为重链型铁蛋白,具有典型的亚铁氧化酶活性中心,在系统进化上与代表物种的重链型铁蛋白聚为一支;而Bm Fer2为轻链型铁蛋白,无亚铁氧化酶活性中心,聚类于轻链型分支。转录组芯片数据表明,家蚕5龄幼虫中肠中Bm Fer1、Bm Fer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织,而且在头部、脂肪体、血细胞、马氏管中的表达量是Bm Fer1的平均值高于Bm Fer2。在家蚕幼虫5龄4 d至蛾期的发育过程中,Bm Fer1和Bm Fer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尤以上蔟后期发育至蛾期的上调最为明显。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Bm Fer1和Bm Fer2在家蚕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Bm Fer2在家蚕胚胎细胞中有表达,并在催青后的蚕卵中上调表达,推测Bm Fer2基因在家蚕早期胚胎发育中已开始转录、表达行使其功能。
游小林王林玲刘泽锋王李周泽扬李治
关键词:家蚕铁蛋白原核表达基因表达谱
应用生物素标记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的表面蛋白被引量:2
2015年
建立灵敏、特异、稳定的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表面蛋白分离鉴定技术,对研究其侵染机制和早期检测技术非常重要。采用生物素Sulfo-NHS-SS-biotin能特异性标记柞蚕微孢子虫的表面蛋白;经生物素标记后的微孢子虫用0.01 mol/L NaOH和2%SDS的混合液裂解结合超声波破碎的方法能提取到更多的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用30%乙腈和70%甲酸配合沸水浴处理可有效洗脱微孢子虫表面蛋白。对得到的柞蚕微孢子虫表面蛋白检测样品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共获得了8个假定的表面蛋白,其中分子质量为26.6 k D(Np SWP12)、25.7 k D(Np SWP26)、32.0 kD(Np SWP30)的3个假定蛋白经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确证为定位在孢子表面的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NpSWP12、NpSWP26、NpSWP30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NbSWP12、NbSWP26、NbSWP30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100%、93%、79%,其中Np SWP26无N-糖基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但C端具有介导孢子粘附宿主细胞的肝素结合基序。分离鉴定的3个表面蛋白可以作为柞蚕微孢子虫侵染机制研究和早期检测的靶标蛋白。
赵唯希王林玲刘泽锋周泽扬李治
关键词:柞蚕微孢子虫表面蛋白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