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东
- 作品数:37 被引量:235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头痛10余年,加重1年入院。头痛与月经来潮有关,曾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慢性头痛及焦虑状态。近1年月经周期缩短至20 d左右,且经期延长,月经量明显增多,查血红蛋白99.00 g/L,血清铁5.41μmol/L;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示右侧横窦、双侧乙状窦及上矢状窦、直窦内部分血栓形成。确诊为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月经间期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同时予补铁、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头痛症状减轻。随访6个月,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可能为慢性头痛的病因,而女性患者因月经量增多所致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导致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 王莉莉刘占东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头痛
-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伴发抑郁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评估106例阿尔茨海默病与8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均经量表测评区分为轻、中和重度痴呆;并分别进行抑郁量表测查,观察不同抑郁症状。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重症抑郁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P<0.05);两组间轻型抑郁症的患病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抑郁症状数显著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P<0.05);且"经常感到精力减退或疲乏"及"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的出现频率在血管性痴呆组较阿尔茨海默病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更易伴发重症抑郁症;易出现精神运动性症状如精力减退等。
- 杨伊姝刘占东张健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抑郁
-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附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开展进一步的病因学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近十年我科明确诊断的33例ATM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7例患者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IgMAb阳性,而且未发现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证据。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所致的ATM的发病机制有可能存在着病毒的直接感染。
- 刘占东王得新冯子敬
- 关键词:脊髓炎横贯性柯萨奇病毒感染
- 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海马多种单胺类递质水平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海马组织各种单胺类递质的变化特点。方法建立慢性运动性中枢疲劳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4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与模型组相同条件正常喂养,时间四周。所有实验动物取材部位为大鼠双侧海马,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研究指标选取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在慢性运动性中枢疲劳状态下,其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含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下降,二者均在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同样属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中枢性疲劳发生时,大鼠海马内四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均发生了改变,与额叶皮质研究发现存在不同,这说明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确实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同时这种变化在不同脑组织中存在着明显差异。
- 刘占东吴岩珏李任谢敏豪
- 关键词:海马单胺类递质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n-6脂肪酸的测定价值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患者红细胞膜n 6系列必需脂肪酸的分析 ,推测其与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按CDC 1998年标准 ,设观察组 4 2例 ,健康对照组 37例。低温条件下提取红细胞膜 ,冷冻干燥后提取脂肪酸甲酯。应用气相色谱仪、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峰面积定量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 观察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LA ,C18∶2 )、二十碳三烯酸 (ETA ,C2 0∶3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花生四烯酸(ARA ,C2 0∶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FS患者红细胞膜上n 6系列必需脂肪酸含量较正常人低 ,这种变化并不是单纯由于饮食缺乏所引起 。
- 刘占东王得新张健陈珺李永杰柏晓莉薛启蓂
-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红细胞膜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
- 中国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血浆中BDV-p24抗体的检测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DV)对中国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感染的情况,探讨CFS与BD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美国CDC 1994年标准,搜集来自全国十一省市的CFS患者61例和健康对照73例,使用蛋白印迹法(WB)对其血浆进行BDV-p24抗体检测。结果 病例组有7例为阳性结果(11.48%),对照组均为阴性(0%),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0)。结论中国CFS患者存在BDV感染,病例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FS与BDV感染存在相关性。
- 李永杰王得新张凤民刘占东杨爱英生田和良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BDVCFS病因学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4例CFS患者(CFS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FS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别(P>0.05);而CFS组NK细胞、CD4+T细胞及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B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异常,提示其免疫功能失衡,而CD25+T调节性细胞可能在该病进程中有重要意义。
- 刘定华刘占东李永哲张海莹胡朝军张拥波王得新
-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淋巴细胞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
- 丘脑梗死后出现摄食增加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丘脑梗死后出现的以摄食增加为临床表现的1例少见病例。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丘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病历资料采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入院前2个月以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起病,发病后伴有摄食逐渐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甲状腺功能正常;发现2型糖尿病,无低血糖;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升高。头MRI示左侧丘脑新发脑梗死。未发现恶性肿瘤。脑电图提示轻度广泛异常。给予脑血管病治疗约3个月,患者饮食恢复正常。结论人体下丘脑体积小,丘脑梗死可能累及下丘脑,影响下丘脑腹内侧核饱食中枢,导致摄食增加,如遇摄食增加的患者,需考虑丘脑梗死的可能。
- 赵莹莹刘占东陈葵张健李继梅
- 关键词:丘脑梗死下丘脑食欲调节
- 纹状体内囊梗死34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特征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纹状体内囊梗死(SCI)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4例SC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皮质型SCI(CSCI)和非皮质型SCI(NCSCI)2组,进行临床和影像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CSCI23例,NCSCI11例。CT血管成像共检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例。CT脑灌注成像检出2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血流灌注减低,其中19例累及广泛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SCI患者中检出上述动脉狭窄或闭塞21例,明显高于NCSCI患者中的4例(x2=3.27,P=0.020),CSCI患者中检出MCA供血区内血流减低区21例,明显高于NCSCI患者中的5例(x2=8.62,P=0.007)。结论SCI有临床和影像特征,大部分由于MCA原位病变所致。动脉病变和其造成的灌注减低是发生皮质症状的重要原因。
- 张春玲徐忠宝李继梅王长英李伟荣刘占东
- 关键词:大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脑血管造影术
- Marchiafava-Bignami病合并皮质受累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disease,MBD)是一种罕见的胼胝体病变,多为慢性乙醇中毒引起的胼胝体不同程度脱髓鞘或坏死,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智能减退、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等。
- 蔡桂兰韩燕飞项丽娜刘占东
- 关键词:MARCHIAFAVA-BIGNAMI病胼胝体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