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娃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满族
  • 3篇谚语
  • 2篇萨满
  • 2篇萨满教
  • 2篇松筠
  • 2篇文化
  • 2篇满族萨满教
  • 2篇民族
  • 1篇研究述论
  • 1篇语录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化
  • 1篇治边
  • 1篇中国边疆
  • 1篇中国边疆学
  • 1篇史地学
  • 1篇述论
  • 1篇文化特点
  • 1篇文学
  • 1篇西北史

机构

  • 8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高娃

传媒

  • 3篇满语研究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比较研究
2013年
满族萨满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满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通过对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祭祀、神职人员以及跳神治病等方面的比较,可发现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各自都保留着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同时,科尔沁博与满族萨满教同为萨满教,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它们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等诸多方面。
高娃
关键词:满族萨满教祭祀
松筠满文著作《百二老人语录》研究述论被引量:1
2019年
清代蒙古文人松筠的满文著作《百二老人语录》是一部传说故事型的文学作品,记录了老人讲述的120则故事,对清代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伦理、教育、思想、八旗制度等诸多内容进行了叙述。学者研究发现有十余种版本分藏于中、美、日、俄、蒙古等国家。对该作品清代历史文化内容的分析和考证,可作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方向。
高娃
关键词:松筠满族文学
松筠的治边经历及在中国边疆学上的历史地位
2019年
松筠是清代著名的封疆大吏,长期在边疆地区担任重要职位,具有丰富的治理边疆的经验,政绩卓著。出于治边的需要,他在任伊犁将军期间,大力支持谪戍此地的学者对新疆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编纂地方志著作,这对清代西北史地学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边疆学应尊重学术传统,以清代西北史地学为学术正脉,承接先贤的优良学风并有所开拓、进取。
高娃
关键词:松筠边疆治理西北史地学中国边疆学
试论满族萨满教与科尔沁博的起源
2011年
满族和蒙古族在历史上都信仰过萨满教。满族萨满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且十分典型,是满族传统文化的根基。科尔沁博是起源于蒙古原始氏族社会的蒙古博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的流传与保留形式,是蒙古族最早信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有些学者也称其为"萨满教"。通过对二者研究概况及名称来源的探讨,可使我们了解到满族萨满教与科尔沁博各自保留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满族萨满教与科尔沁博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其地区性、民族性及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
高娃
关键词:满族萨满教
浅析满蒙谚语的内容和分类被引量:3
2007年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简练通俗并且具有一定启发、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的内容,涉及事物、现象、道理、规律、知识等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多以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为满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表达方式比较相近,谚语反映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因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谚语反映的内容亦有各自特点。满语谚语以反映满族早期骑射狩猎生活内容的居多,蒙古语谚语则以反映草原游牧生活内容的为多。通过比较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内容及分类,可明显看到这两个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
高娃
满、蒙谚语的民族文化内涵初探被引量:1
2008年
谚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民族情趣等各方面的特点。满族和蒙古族谚语深深植根于其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满族历史上的狩猎骑射文化和蒙古族历史上的游牧文化都明显反映在满族谚语和蒙古族谚语中。
高娃
关键词:满族蒙古族谚语民族文化
满蒙谚语的现存应用、文献资料与研究
2006年
现存满语口语的使用者甚少,在许多偏僻的边远满族村落都很难找到几个能说本民族语言的满族人。而黑龙江省满语保存最好的富裕县三家子村,满语口语中的谚语留存与使用也极少,这更证实了满语的濒危状态。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同现代蒙古语俗语、谚语的地域特点非常突出。西部蒙古族与东部蒙古族在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的不同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俗语谚语。
高娃
论满蒙联姻关系的形成、影响和内蒙古满族语言文化特点——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为中心被引量:4
2017年
明末至清初满蒙联姻关系的形成和清廷对蒙古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另一方面,对清朝一统全国的政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满蒙联姻制度和对内蒙古札萨克旗管理政策下,既有满洲宗室贵族迎娶内蒙古王公的女儿,也有满洲宗室贵族公主格格下嫁内蒙古札萨克王公贵族。下嫁内蒙古地区的满洲公主、格格及其随行人员,以及他们的后裔,在蒙古地区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多少年后,与当地的蒙古人相濡以沫,友好相处,并自然而然地接受当地蒙古语言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双重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这种文化现象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尤为典型并独具特色。
高娃
关键词:语言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