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璐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毒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2篇椰毒假单胞菌
  • 2篇椰毒假单胞菌...
  • 2篇增菌
  • 2篇米酵菌酸
  • 2篇米面
  • 2篇酵米面
  • 1篇单胞菌
  • 1篇椰酵假单胞菌
  • 1篇增菌效果
  • 1篇增菌液
  • 1篇食品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金黄色葡萄球...

机构

  • 4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4篇范璐
  • 4篇国译丹
  • 3篇周慧新
  • 3篇杨祖顺
  • 3篇李晓琍
  • 3篇李瑛
  • 1篇周惠新
  • 1篇杨庆文
  • 1篇李晓莉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分离鉴定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分离鉴定寻找更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采用增菌和不增菌2种方法,比较菌落生长情况;PDA平板添加或不添加抗生素,比较平板分离效果。结果不论增菌还是不增菌,PDA平板目标菌的数量无差异,经过增菌的平板杂菌比不增菌的数量多;添加与不添加抗生素的平板目标菌生长速度无差异,添加抗生素的平板菌落比不添加的略大,椰酵假单胞菌生长更纯。结论在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鉴定过程中,同时开展增菌和不增菌培养,既可节约时间、成本,又避免漏检,提高了检出率;PDA平板添加2种抗生素,使培养基选择性更强,菌落特征显著。
李晓琍杨祖顺国译丹周慧新范璐李瑛
关键词: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增菌米酵菌酸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病原分离鉴定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鉴定和毒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 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米酵菌酸检测按照GB/T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执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开展检测。结果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基因指纹鉴定仪进行鉴定,4份样品中3份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小鼠毒性试验阳性。4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李晓琍杨祖顺国译丹周慧新范璐李瑛
关键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米酵菌酸食源性致病菌
云南省首起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食物中毒的鉴定与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云南省首起产毒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引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验,探讨相应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鉴定参照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同时参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椰毒应急试用方案》。结果在送检食品中分离到可疑菌经上VITEK2 COMPACT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进一步的毒性试验表明产生米酵菌酸,血清学试验恢复期血清同急性期血清相比,血清效价有4倍增长。结论从食物中毒现场论证了椰酵假单胞菌菌属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生物学地位,将为该菌的快速检验及随后国标的修订提供相应的依据。
杨庆文国译丹周惠新李晓莉范璐
关键词:食物中毒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种增菌液增菌效果的实验观察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种增菌液纯菌种和混合菌种不同条件下增菌效果进行比较,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的增菌条件,为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纯菌种和混合菌种不同增菌时间菌落,在Baird-Parker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来比较验证2种增菌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结果对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菌或污染程度较轻的样品,7.5%氯化钠肉汤的增菌效果优于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而对于污染程度高或是杂菌含量高的样品,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的增菌效果优于7.5%氯化钠肉汤。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比较高的样品,采用7.5%氯化钠肉汤增菌;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比较低、而杂菌含量高的样品,则采用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增菌。
李晓琍杨祖顺范璐周慧新国译丹李瑛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