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第三极地区冰川径流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除南北极之外冰川面积最大的区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冰川普遍退缩,融水释放成为冰川径流,使得下游河川径流发生重大变化,给下游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带来挑战。然而由于第三极地区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气候,加上冰川水文过程内在的复杂性,使得冰川径流的研究十分困难。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冰川径流研究的几类主要方法:直接观测法、遥感观测法、水量平衡法、水化学示踪法和冰川水文模型法,其中冰川水文模型法使用最为广泛。在第三极地区,前人利用这些方法对于冰川径流的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径流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其对于总径流的贡献同时受气候条件和流域内冰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总体来看,位于西风控制区的流域的冰川径流贡献普遍大于季风控制区的流域。未来变化方面,除部分冰储量较大的西风区流域(塔里木河、印度河)外,第三极地区大多数流域冰川径流将在本世纪中叶前达到峰值。但是目前由于观测不足、模型物理机制简化等制约,对于第三极地区冰川径流的研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开展更多观测、开发更先进的冰川水文模型以提高第三极地区冰川径流研究的准确性,进而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和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刘虎王磊
- 关键词:冰川径流冰储量水资源
- 冰冻圈陆面模型的开发
- 积雪和冻土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布广泛,且水热属性特殊,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积雪和冻土的变化对于全球、区域水热循环都具有明显影响.同时,由于积雪和冻土大多分布于高寒区域,地形条件...
- 王磊孙立涛
- 青藏高原色林错湖泊流域2003-2012年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
- 青藏高原湖泊的扩张或萎缩对区域水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高原不断变化的蒸散发时空格局与湖泊的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在气候变化等背景因素下,色林错湖泊面积扩张迅速,成为高原湖泊扩张的典型代表,但是色林错湖泊流域蒸散...
- 周璟王磊
- 关键词:蒸散发分布式水文模型升华
- 陆地冰冻圈水文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作为固态淡水资源库的冰冻圈发生剧烈变化,进而直接影响流域水文过程.因此,冰冻圈水文的研究对于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冰冻圈普遍呈现退缩趋势,主要表现为:冰川面积减小、物质亏损,冰川径流增加;积雪面积和雪水当量减小,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多年冻土面积减小、活动层增厚、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时间减小,但是其对径流的影响效应仍然存在争议.目前研究仍存在数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冰冻圈水文内在机制的物理过程认识不足,以及缺乏考虑完整冰冻圈要素的系统研究等几个方面的不足.未来关于新型观测技术手段的研发、包含完整冰冻圈水文过程的物理模型的研发及其应用,将是冰冻圈水文学研究的重点.
- 王磊刘虎雍斌雍斌李秀萍
- 关键词:冰雪冻土河流
- 陆地冰冻圈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 2023年
- 全球陆地冰冻圈主要由冰川、积雪、冻土、河湖冰等组成,与地球其他圈层联系密切,是全球变化最为快速、最为显著、亦是最具指示性和对气候系统影响反应最直接和最敏感的圈层。从陆地冰冻圈(主要考虑冰雪和冻土等要素)变化的水文效应角度,梳理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关键科学问题,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并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陆地冰冻圈发生了显著变化,冰雪和冻土的消融直接影响陆地水文过程及水资源供给,然而由于缺乏详实地面观测和未能完整刻画冰冻圈物理过程(尤其是冻土过程),目前研究仍缺乏对冰冻圈水文过程机理的深入理解。因此,认为构建全球陆地冰冻圈观测体系、开发具有完整物理过程的冰冻圈水文模型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未来应将冰冻圈视为一个整体,由单一要素、单一圈层的探索向基于多圈层互馈理论的冰冻圈科学体系化方向迈进,着重探讨其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并运用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等手段开展全球尺度的系统性研究。
- 王磊柴晨好齐嘉胡宝怡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效应水文模型
- 青藏高原水文模拟的现状及未来被引量:20
- 2014年
- 介绍了青藏高原水文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水文模拟是研究水文过程的主要手段,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国际上第一代水文模型为"集总式",第二代水文模型为"分布式",但它们大都以描述降水—产流的水分输移为主("水圈"),未仔细考虑陆—气水热交换中植被的调节作用("生物圈—大气圈")。近10年来,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随着大气科学以及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始描述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通过改进陆—气间的水热交换过程以及植被的生理过程,实现了对流域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综合模拟。然而,针对显著受冰冻圈过程影响的青藏高原,需要深入研究冰冻圈与其他圈层(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实现其在水文模拟中的参数化,以提升区域水资源和水灾害的预测能力。
- 王磊李秀萍周璟刘文彬阳坤
- 关键词:水文过程冰冻圈陆面过程
- 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归因:研究综述及展望被引量:12
- 2021年
- 陆地水储量是区域降水、径流、蒸散发、地下水和人类开发利用等相关活动的综合反映,已成为全球水循环观测的重要参数。由于气候变化(如洪水、干旱)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抽取)等的影响,造成了全球范围内陆地水储量呈现出超正常范围的变化,然而目前系统性介绍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归因的研究仍较少。因此,首先系统综述现有的水储量监测方法以及全球陆地水储量及其组分变化,然后从水储量组分变化、水量平衡和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全球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成因,其次探讨陆地水储量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最后总结全球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成因与影响的相关研究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基于站点观测、卫星遥感和模型模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归因研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而高精度观测水循环关键要素并发展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水循环相关模型将是未来全球水储量变化归因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有助于决策者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粮食安全、维系社会稳定。
- 胡宝怡王磊
- 关键词:大尺度水文模型归因气候变化地下水
- 小清河入海口近十年水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20年
- 根据2008~2017年小清河入海口水体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选取13个污染因子,利用污染指数评价法、相关系数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入海径流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影响水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7年,小清河入海口水质呈好转状态,污染状况大大减轻;不同污染因子超标情况有所差异,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污染物超标情况最严重,磷类污染物次之,其他污染物基本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砷等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磷、硝酸盐氮以及重金属中的铜、镉、铅、锌、汞和六价铬等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污染物排放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小清河水质整体上较差的主要因素,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以及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小清河水质明显改善的重要原因,温度、日照时长、降水和瞬时径流等气候和水文因素也间接影响小清河入海径流的水质.
- 范新凤韩美王磊李秀萍王磊
- 关键词:水质变化污染指数污染物排放污水处理
- 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55
- 2019年
-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又有'亚洲水塔'之称,对其周边地区的水文和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冰川与河川径流变化影响到周边数十亿人口.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观测现状,回顾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变化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黄河源区年径流呈减少趋势、长江源区年径流呈微弱增加趋势,青藏高原其他江河源区的年径流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黄河上游、澜沧江上游、沱沱河及拉萨河源区的春季径流有增加趋势.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随着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加,青藏高原大部分河流源区径流增加,洪水等极端水文事件发生更加频繁.青藏高原河流源区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稀缺,是河川径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重大挑战.青藏高原水文研究亟需结合最新观测与模拟技术,提高水循环观测与模拟能力,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复杂性及其变化规律,为径流变化的影响评估及其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 汤秋鸿兰措兰措苏凤阁刘星才丁劲王磊王磊冷国勇张永强桑燕芳方海燕张士锋韩冬梅刘小莽贺莉唐寅Deliang Chen
- 关键词:青藏高原水循环河川径流气候变化
- 汤旺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历史归因及未来预估
- 河流域是小兴安岭地区典型的森林流域(森林覆盖率约占85%).过去的近50年(1964-2006),流域的年均径流量和洪峰径流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而春季的融雪径流量显著增加.深入理解流域径流变化的原因不仅有利于林区下游水资...
- 刘文彬王磊刘昌明张爱静蔡体久
- 关键词:水文学径流量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