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智
-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安全剂环丙磺酰胺和双苯噁唑酸对玉米苯唑氟草酮药害的解毒作用
- 2023年
- 为了优化苯唑氟草酮在玉米田的应用技术。以‘辽单127’玉米(Zea mays Linn.)为测试靶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安全剂环丙磺酰胺和双苯噁唑酸对玉米体内苯唑氟草酮的解毒效果,并通过对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活性的测定初步研究了环丙磺酰胺的解毒机理。结果显示:在苯唑氟草酮有效成分量360 g/hm^(2)茎叶喷雾处理下,7.5、15、30 g/hm^(2)的环丙磺酰胺和双苯噁唑酸均可提高‘辽单127’玉米对苯唑氟草酮的耐药性,株高和鲜重保护率在117%~269%之间。其中,加入环丙磺酰胺15 g/hm^(2)的苯唑氟草酮处理组的株高和鲜重保护率在所有处理组中均达到了最高,株高保护率为133%,鲜重保护率为269%。添加安全剂环丙磺酰胺15 g/hm^(2)后,苯唑氟草酮处理的玉米GSTs比活力在施药后1~9 d内均显著提高,在施药后第5天,GSTs比活力达到最大。结果表明添加安全剂环丙磺酰胺提高了玉米体内GST活性,降低了苯唑氟草酮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减轻了苯唑氟草酮对玉米的药害。
- 连磊王恒智刘伟堂刘伟堂金岩张耀中金岩陈爽路兴涛高传杰
- 关键词:安全剂
- 苯唑氟草酮与莠去津对杂草的联合作用及玉米安全性评价
- 2025年
- 为明确苯唑氟草酮与莠去津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玉米(登海605)的安全性,通过温室盆栽法研究2者复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其在作物和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复配组合对稗和反枝苋均呈现加成作用,其中质量比3:22的复配组合的除草活性显著高于莠去津单剂处理。该配比在玉米与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达50.66~79.02,较2种单剂显著提升了对玉米的安全性。综上所述,苯唑氟草酮与莠去津复配后综合了2种单剂的优势,对稗和反枝苋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玉米安全。
- 王恒智黄修柱袁善奎张佳张耀中刘伟堂王金信张国福连磊路兴涛彭学岗高传杰刘学
- 关键词:莠去津玉米
- 耿氏硬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除草剂抗性水平及分子机制初探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明确耿氏硬草Pseudosclerochloa kengiana(Ohwi)Tzvel潜在抗性种群对不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其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采用剂量-反应曲线法测定了耿氏硬草对精鰁唑禾草灵、炔草酯、烯禾啶、烯草酮和唑啉草酯5种ACCase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扩增并比对了耿氏硬草抗性和敏感种群间ACCase基因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SD-6相比,耿氏硬草种群SD-32对精鰁唑禾草灵、炔草酯、烯禾啶、烯草酮和唑啉草酯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5、7.5、15.0、4.4和5.7;SD-32种群ACCase基因CT区域的2078位氨基酸基因由GAT突变为GGT,导致天冬氨酸(Asp)被甘氨酸(Gly)取代。分析表明,ACCase基因2078位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导致耿氏硬草对ACCase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袁国徽王恒智赵宁路兴涛刘伟堂王金信
- 关键词:乙酰辅酶A羧化酶除草剂抗性水平基因突变
- 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被引量:29
- 2018年
-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复配制剂的联合除草类型,测定了其对不同品种棉花的安全性及其在棉花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温室试验结果显示: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对供试杂草马齿苋、反枝苋和马唐均呈现加成或增效作用。其中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按质量比1:10复配后的除草活性高于二甲戊灵单剂,其在供试棉花品种与供试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在25.81~39.39之间,与两种单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棉花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后综合了两种单剂的优势,对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藜和牛筋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棉花安全。
- 王恒智谭金妮吕学深赵孔平刘伟堂王金信
- 关键词:二甲戊灵棉花安全性
- 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被引量:5
- 2020年
- 为明确麦田杂草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采用整株-剂量响应法测定了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通过克隆测序进行了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并通过测定靶标酶离体活性,分析了抗性和敏感种群播娘蒿ALS对双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TS相比,抗性种群G 130对双氟磺草胺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药性指数为108.6;在G 130种群中随机抽取100株,对其ALS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33%植株ALS的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苏氨酸,40%植株ALS的第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27%植株的ALS同时存在上述两种突变。ALS离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对抗性种群ALS的活性抑制中浓度为敏感种群的137.8倍。这说明,播娘蒿抗性种群ALS关键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导致其对双氟磺草胺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孙鹏雷王恒智刘伟堂刘伟堂王豪赵宁王金信
- 关键词:播娘蒿乙酰乳酸合成酶
- 山东省蒙阴县桃园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蒙阴桃产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区第一。杂草是桃园的重要生物因子,对桃树生长影响很大。本试验采用“W”九点取样法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桃园杂草的种类、出土规律以及自然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蒙阴县桃园杂草共28种,隶属于12科,其中菊科杂草的发生种类最多,马唐、牛筋草、鸭跖草和鳢肠等发生的频度及密度较高;阔叶杂草全年有3个出土高峰,禾本科杂草全年有1个出土高峰;桃园总杂草数量从3月份开始保持增长状态,直到8月份达到最大峰值。
- 王立鹏王恒智孙鹏雷张晓林刘伟堂孙瑞红王金信
- 关键词:桃树杂草种类
- 防治长柔毛野豌豆生草果园杂草茎叶处理剂筛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筛选出有效防治果园长柔毛野豌豆生草田杂草的茎叶处理剂,为果园长柔毛野豌豆生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室内盆栽比较了8种除草剂对长柔毛野豌豆的安全性和常见杂草的生物活性,筛选药剂进行复配,进一步研究复配制剂的联合除草类型,测定其对长柔毛野豌豆的安全性及其在长柔毛野豌豆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灭草松、咪唑乙烟酸与精喹禾灵茎叶喷雾处理在2×田间推荐剂量下对长柔毛野豌豆安全。咪唑乙烟酸在长柔毛野豌豆与碎米莎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播娘蒿、牛繁缕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大于2.0;灭草松在长柔毛野豌豆与荠菜、播娘蒿、牛繁缕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小于0.7,安全性差;精喹禾灵在长柔毛野豌豆与牛筋草、狗尾草、马唐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大于8.8。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与精喹禾灵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对马唐、牛筋草、看麦娘、牛繁缕、播娘蒿、荠菜的联合作用类型均为加成作用,其中以质量比2∶1复配后,选择性指数在2.4~8.9之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咪唑乙烟酸和精喹禾灵复配后在有效成分125~150 g·hm;剂量下,于杂草2~3叶期、长柔毛野豌豆3~5复叶期茎叶喷雾处理,药后30 d对荠菜、播娘蒿和看麦娘的总体鲜质量防效在86%以上,同时对长柔毛野豌豆安全。【结论】咪唑乙烟酸和精喹禾灵复配可以作为果园长柔毛野豌豆生草田防除杂草候选药剂。
- 王恒智王立鹏孙瑞红金涛彭学岗王金信刘伟堂
- 关键词:果园生草咪唑乙烟酸精喹禾灵除草活性
- 玉米田除草剂苯唑氟草酮的作用特性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明确玉米田除草剂苯唑氟草酮(fenpyrazone)的最佳施药条件,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测试靶标,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药后降雨间隔时间和杂草叶龄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温15~35℃下,苯唑氟草酮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35℃范围内,苯唑氟草酮药效趋于稳定,对稗的GR_(50)值在2.8~7.6 g/hm^(2)之间;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苯唑氟草酮对稗的活性显著增加,鲜重抑制率在41.19%~90.84%之间;苯唑氟草酮具有很强的耐雨水冲刷能力,施药后降雨间隔时间达到1 h以上,其除草活性与间隔时间即无显著相关性,对稗的GR_(50)值在1.7~2.4 g/hm^(2)之间;杂草叶龄会显著影响苯唑氟草酮的活性,其中1~4叶期的稗最为敏感,该条件下的GR_(50)值小于1.0 g/hm^(2)。综合来看,为保证苯唑氟草酮发挥最大药效,建议应在稗1~4叶期,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施药,如药后1 h内遇降雨天气,则需进行补喷。研究结果可为苯唑氟草酮在玉米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王恒智高传杰张耀中张耀中金岩冯克路兴涛刘伟堂
- 关键词:玉米田除草剂环境因素
- 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的作用特性
- 2025年
-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砜草胺对0~6叶龄的水稻苗均安全,在360 g/hm^(2)(有效成分,余同)剂量下,对1~6叶期水稻苗的鲜重抑制率均低于10%。氟砜草胺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与其叶龄也显著相关,其中1~3叶期稗最敏感,30 g/hm^(2)处理的鲜重抑制率达96%~98%;此外,氟砜草胺具有良好的耐雨水冲刷性,在15~60 g/hm^(2)剂量下,药后48 h模拟降雨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介于74%~99%。在环境温度20~35℃内,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稳定,对稗的GR50值介于2.0~5.9 g/hm^(2)。相较于中度光照(45%光照,891 lx)和低光照(4%光照,79 lx),氟砜草胺在高光照(100%光照,1975 lx)条件下对稗的鲜重抑制率显著升高。可见,杂草的叶龄、降雨、温度和光照对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为了发挥其最大药效,建议在水稻1叶期后、稗1~3叶期,选择气温超过20℃的晴朗天气,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如果施药后48 h内遇到降雨天气,应考虑补喷。本研究结果为氟砜草胺在水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 于硕李子豪李明宇连磊彭学岗陈爽王金信刘伟堂刘伟堂
- 关键词:水稻环境因素除草活性除草剂
- 土壤处理防治小麦田杂草节节麦药剂筛选被引量:6
- 2021年
- 节节麦是我国冬小麦田中的一种恶性杂草。本文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了有效防治节节麦的土壤处理剂,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温室试验结果发现:氟噻草胺、噁草酮和异丙隆对节节麦毒力较高,GR50值分别为37.2、15.7和349.3 g/hm^(2),均低于各自田间推荐剂量,但其在小麦与节节麦之间的选择性指数为0.6~1.1(<2),说明安全性差。异丙隆与噁草酮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对节节麦联合作用类型均呈现加成作用,其中以质量比4:1复配后的除草活性高于异丙隆单剂,且各单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有所提高,选择性指数达2.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异丙隆与噁草酮复配后在有效成分600~900 g/hm^(2)剂量下于杂草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药后60 d对雀麦、节节麦、猪殃殃和播娘蒿的防除效果达86%以上,增产效果明显,达13%以上,且对小麦安全。
- 王恒智赵孔平张晓林张乐乐董秀霞朱宝林刘伟堂
- 关键词:土壤处理小麦田节节麦异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