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莲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山首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NAG/Crea、TRF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尿肌酐比值(NAG/Crea)、转铁蛋白(TRF)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03~2020-06早期DN患者102例作为DN组,另选择同期单纯糖尿病(DM)患者102例作为单纯DM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尿NAG/Crea、TRF水平,评价尿NAG/Crea、TRF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D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NAG/Crea、TRF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DM病程、合并高血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mAlb、血清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尿NAG/Crea、TRF高于单纯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NAG/Crea(r=0.743、0.748、0.557)、TRF(r=0.524、0.633、0.409)与尿β2-MG、尿mAlb、血清Cys-C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DM病程、合并高血压、尿β2-MG、尿mAlb、血清Cys-C、尿NAG/Crea、TRF是DN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将尿NAG/Crea、TRF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作为独立检验变量,获取联合诊断AUC为0.878,95%CI为0.830~0.926,P<0.001,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8.24%,优于两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尿NAG/Crea、TRF是诊断早期DN的敏感因子,联合检测具有可靠诊断效能。
- 蒋赵明王爱国江雪莲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
- B超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术检查的临床应用分析
- 2021年
- 探讨B超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到2020年12月我院体检及门诊B超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怀疑恶性结节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分析。结果 114例结节穿刺其中良性结节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39例,病理报告未确诊3例,穿刺无效18例。甲状腺结节大小对判断良恶性病变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者33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20例,良性结节13例,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TI-RADS分级对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比较,良性结节4b级占1例,恶性结节4b级占8例,两组比较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甲状腺结节超声的五种征象在恶性结节中的概率统计发现在细小叶或形态不规则与微钙化结节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和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很高,不但能及时确诊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病变,还能检出桥本甲状腺炎性等其他甲状腺疾病,从而能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
- 汪承武孙美秀江雪莲章蕾朱德发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桥本甲状腺炎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IL-6、IL-10与肾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黄山首康医院收治的T2DM肾病患者为T2DM肾病组(n=65),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n=65)。比较两组血清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IL-6、IL-10与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2DM肾病患者TSH、FT3、FT4、IL-6、IL-10与Scr、BUN、eGF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TSH、FT3、FT4、IL-6、IL-10水平对T2DM肾病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M肾病组的TSH、IL-6、Scr、BUN水平均高于T2DM组(t=3.031、4.056、15.106、12.401,均P<0.05);T2DM肾病组的FT3、FT4、IL-10、eGFR水平均低于T2DM组(t=3.135、3.370、3.908、10.881,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TSH、IL-6与Scr、BUN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均P<0.05);FT3、FT4、IL-10与Scr、BUN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程>10年、TSH水平升高、FT3水平降低、FT4水平降低、IL-6水平升高及IL-10水平降低均是T2DM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SH、FT3、FT4、IL-6、IL-10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TSH、FT3、FT4、IL-6、IL-10水平与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相关,可能成为T2DM肾病发生的辅助预测指标。
- 孙美秀汪承武江雪莲朱德发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比较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及代谢特征,探讨两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差异。方法比较48例LADA患者与55例T2DM患者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肽、颈部血管及下肢血管B超检查结果、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差异。结果入院时LADA组与T2DM组相比较,在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C肽释放水平低(P<0.05);在脑梗死、颈部和下肢血管斑块的患病率上,LADA组较T2DM组低(P<0.05);两组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DA患者在早期即出现血管并发症,与T2DM相比,LADA在微血管病变比大血管病变更严重。
- 汪承武江雪莲朱德发
-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自身免疫患病率
- 以乳糜胸为表现的淋巴瘤1例诊治体会
- 2021年
- 通过1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分析乳糜胸病因、发病机制,提高临床对淋巴瘤乳糜胸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PET/CT)及淋巴结活检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总结淋巴瘤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及诊治。结果:PET/CT检查提示全身多处18F-FDG代谢异常增高灶,一并考虑淋巴瘤可能(累及右颈部、纵膈、腹膜后、腹腔、双侧膈肌后、盆腔、双侧腹股沟、双侧腰背部及髋部皮下)。行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经R-CHOP方案化疗,乳糜胸水消失。结论:对于乳糜胸,临床医师需拓宽思路、多方位思考,积极寻找病因,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 江雪莲汪承武孙美秀
- 关键词:乳糜胸淋巴瘤PET/CT
- 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尿酸、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分成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观察组,50例)和非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血脂谱、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谱、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TSH、血尿酸、血肌酐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TSH、尿酸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TSH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江雪莲汪承武吴淑兰朱德发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厚度
- 司美格鲁肽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黄山首康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用药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0.25 mg/次,1次/周;28 d后,0.5 mg/次,1次/周。两组连续用药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指数(HOMA-β)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2.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多尿、多饮、多食、体质量减少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 A1c、FPG、餐后2 h PG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糖代谢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HOMA-β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INS、HOMA-IR指标低于对照组,HOMA-β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司美格鲁肽和罗格列酮协同治疗2型糖尿病,可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效调节糖代谢相关指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明显,值得借鉴与应用。
- 江雪莲汪承武孙美秀
- 关键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2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