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颖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放疗
  • 2篇预后
  • 2篇脂质体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紫杉醇脂质体
  • 2篇晚期
  • 2篇腺癌
  • 2篇精确放疗
  • 2篇局部晚期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治疗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相关基因
  • 1篇预后模型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放疗
  • 1篇顺铂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5篇李颖
  • 4篇冀胜军
  • 3篇胡群超
  • 3篇刘政操
  • 3篇顾科
  • 3篇吴锦昌
  • 2篇陈杰
  • 1篇史建平
  • 1篇翟小明
  • 1篇邹中华
  • 1篇朱忻
  • 1篇孟优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放疗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 BPBC)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术后放疗的sBPBC患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临床特征,观察5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以及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结果:14例sBPBC首发癌(第一癌)与次发癌(第二癌)中Luminal A型及TNBC较少,分子分型一致性较好(Kappa值=0.457)。sBPBC患者确诊时均无远处转移,第一癌中Ⅰ-Ⅱ期6例,占42.86%;第二癌Ⅰ-Ⅱ期10例,占7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后放疗,未出现Ⅳ级反应,肺部及心脏仅有少量Ⅰ级毒性反应。Ⅲ级放射性反应仅出现于受照射皮肤,比例不到15%(4/28,14.29%)。双侧的皮肤、肺急性与晚期放射性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不论第一癌发生在左侧与否、左侧胸壁先照射与否,心脏毒性反应无差异,均轻微,无临床症状。共有4例(28.57%)s BPBC患者局部复发,5年LCR为81.5%;6例死亡,5年OS为71.4%,5年PFS为57.1%,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结论:对于确诊的s BPBC患者应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及生存。sBPBC患者的术后放疗毒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今后,对于单侧乳腺癌患者,应密切随访,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侧乳腺癌,进一步提高BPBC患者的疗效。
顾科胡群超冀胜军刘政操李颖陈杰吴锦昌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放疗预后
精确放疗同步含顺铂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顺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精确放疗同步含顺铂方案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46例,其中单药顺铂化疗(RT+P组)26例,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RT+TP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法的近期疗效,1、2及3年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同期17例单纯放疗(RT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Ⅳ-Ⅴ级不良反应。三组仅12%-15%的患者出现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程度轻,三组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RT组的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Ⅲ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组。同步放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同步放化疗组总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单纯放疗组。RT+TP组的生存率明显优于RT组(P=0.019)。结论 精确放疗同步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顾科胡群超翟小明冀胜军刘政操李颖朱忻吴锦昌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顺铂紫杉醇脂质体
基于肠道菌群的放射性肠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肠道菌群失调与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人体的共生细菌在肠道微环境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代谢、免疫调节、炎症、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电离辐射导致肠上皮屏障破坏,形成氧化应激微环境,引起菌群组成和结构改变,并通过下游炎症因子作用共同导致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则可进一步通过减弱肠上皮屏障抵抗力、激活炎症信号通路、上调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反应等加重放射性肠损伤。益生菌补充、粪菌移植等方法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放射性肠损伤。本文基于肠道微生物的放射性肠炎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为放射性肠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王婷星李京京陈清清李颖施润君冀胜军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
精确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宫颈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5月进行精确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47例,其中22例给予同步单药顺铂化疗(RT+P组),17例行同步紫杉醇或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RT+TP组),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RT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阴道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RT+P组、RT+TP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9%、82.4%,均明显高于RT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RT+P组、RT+TP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4%,均明显高于RT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CCRT)组之间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组仅出现Ⅰ-Ⅱ级骨髓抑制,而CCRT组有35.3%~45.5%达到Ⅲ级骨髓抑制,与R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CCRT组之间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出现Ⅲ级及以上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其中RT组反应程度仅为Ⅰ级,RT+P组及RT+TP组的胃肠道反应高于RT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未出现Ⅲ级及以上放射性阴道炎、直肠炎和膀胱炎病例,RT组、RT+P组及RT+TP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CRT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两种C C RT方案在疗效及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精确放疗同步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顾科胡群超陈杰冀胜军刘政操李颖吴锦昌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精确放疗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
乳腺癌代谢相关基因识别与预后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探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方法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中获取代谢相关基因。EdgeR软件包用于鉴定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乳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单变量Cox和Lasso-penalized Cox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利用列线图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定量实时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关键基因表达。结果在乳腺癌中鉴定出与代谢相关的178个DEGs,并构建了一个包含14个基因的预后模型。在TCGA预后模型和GEO验证模型中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结果显示高风险组预后较差,进一步验证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乳腺癌组织中TSTA3、MTHFD2、P4HA1和SEPHS2表达上调(均P<0.001),INPP1表达下调(P=0.026)。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与乳腺癌代谢基因相关的预后评估模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模型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不同患者对于代谢相关治疗的反应性,预测抗肿瘤疗效,为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练炼孟优王莹韩泽鑫李颖史建平邹中华王文杰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