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殷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水稻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素
  • 1篇吸氮
  • 1篇吸氮量
  • 1篇间作
  • 1篇合欢

机构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梁开明
  • 1篇章家恩
  • 1篇李妹娟
  • 1篇张少斌
  • 1篇张殷

传媒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对作物群体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作物群体产量。旱地条件下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产量优势的研究已多见报道,但水田环境下水稻(Oryza sativa)与豆科水生作物间作模式的研究报道甚少。在华南地区水田条件下分别构建了2015年晚稻和2015年早稻水稻与水合欢(Neptunia olerace)间作模式,并探讨该模式对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的影响。试验设常规施氮水稻单作(N 180 kg·hm^(-2),CK)、低氮水稻单作(N 140 kg·hm^(-2),LRM)、水稻-水合欢间作(N140 kg·hm^(-2),LRN)和水合欢单作(N 140 kg·hm^(-2),NOM)4种处理,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吸氮量、土地当量比及稻田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模式下的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和LRM,其中与水合欢相邻的边行水稻茎蘖数、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内行。水稻实地面积产量表现为LRN>CK>LRM,LRN处理下水合欢实地面积产量低于NOM。2014年晚稻和2015年早稻,以LRN、NOM和CK计算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01和1.20,以LRN、NOM和LRM计算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2和1.25,表明间作模式下作物整体产量明显提高。LRN处理下水稻群体总吸氮量显著低于CK和LRM,经过两季种植后,LRN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CK和LRM提高了0.21%和1.69%。在水田环境中,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在低氮投入下能维持较高的土地当量比,且提高了作物群体产量和土壤全氮。
张少斌梁开明张殷李妹娟章家恩
关键词:水稻间作吸氮量土壤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