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蠕形螨睑缘炎合并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估蠕形螨睑缘炎(demodex blepharitis)伴发老年性下睑内翻药物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8年1月至12月该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蠕形螨睑缘炎伴发老年性下睑内翻52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临床试验组共31例(62眼)以茶树油眼贴贴敷,每日2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睑缘,每晚1次,连续应用4周后行下睑缩肌折叠改良术矫正下睑内翻.对照组21例(42眼)进行下睑缩肌折叠改良术,术前不用药.对比两组术后眼部症状总分及复发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5,P=0.924).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好转,试验组从(5.16±1.39)分降至(0.94±0.85)分,对照组从(5.24±1.48)分降至(1.86±1.06)分,试验组下降更多(Z=-3.039,P=0.002).两组术后1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P=0.22).结论抗炎抗螨治疗联合手术治疗能改善蠕形螨睑缘炎伴发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的症状.
- 张敬一
- 白内障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周边角膜炎一例
- 2023年
- 一例75岁男性,无明显诱因左眼渐进性视物不清1年行白内障手术。术后3天出现角膜上皮缺损,随即出现角膜边缘浸润灶,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周边角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浸润灶消失,视力恢复。
- 邹媛媛王志学张敬一戴冬姝侯四清
-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炎
- 下睑缩肌加固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
- 张敬一
- 微创手术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 张敬一田笑雨任媛王文英韩风梅
- 该项目观察了23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对于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黄斑劈裂患者的术后视功能和解剖结构复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空气填充相较于惰性气体填充...
- 关键词:
-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微创手术治疗
-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30例(30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于手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患眼均手术成功,末次随访时黄斑劈裂愈合26例、好转4例。手术后1、3、6、12个月患眼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分别为(246.0±138.6)μm、(229.3±130.3)μm、(259.5±162.8)μm、(258.6±175.2)μm,与术前的(576.0±185.3)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3、6、12个月患眼对数视力表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54±0.37)、(0.58±0.40)、(0.51±0.39)、(0.45±0.33),与术前的(0.94±0.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敬一田笑雨任媛王文英韩风梅
-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 下睑缩肌加固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
- 目的:观察应用下睑缩肌加固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0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33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施行下睑缩肌加固手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下睑内翻矫正,无过矫,外观满意,术后随访
- 张敬一
- 关键词:老年性下睑内翻下睑缩肌
- 文献传递
- 蠕形螨和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与睑缘炎相关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观察睑缘炎患者蠕形螨感染和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的50例(50只眼)睑缘炎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例(50只眼)。所有入组病人均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运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对睑缘炎患者睫毛根部毛囊内的蠕形螨进行定量检测,观察记录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密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蠕形螨感染阳性率为分别为92%和68%,2组蠕形螨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0,P=0.003)。试验组平均每个眼睑感染蠕形螨数量(7.28±3.86)只,显著高于对照组(4.02±3.79)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0,P=0.000)。试验组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密度(53.44±11.55)个/mm2,显著高于对照组(20.28±6.9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88,P=0.000)。结论IVCM可以有效地对睑缘炎患者睫毛毛囊内的蠕形螨和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进行无创、定量检测,为睑缘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崔兵杰邹媛媛张敬一张慧芹韩风梅梁沛
- 关键词:睑缘炎共聚焦显微镜蠕形螨
- 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
- 目的:报告一例眼结膜组织的相关淋巴瘤病例方法:一位27岁女性因“结膜肿物”就诊我院门诊,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对症药物及手术治疗结果:病理组织活检:(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
- 邹媛媛张习张敬一刘玉青冀向宁戴冬姝
- 关键词:病例报告结膜淋巴瘤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黄斑部形态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部形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7例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共73只眼。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对所有术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并观察黄斑中心凹形态变化。结果术前患眼BCVA平均值为(0.31±0.18),术后1个月BCVA平均值为(0.56±0.12),术后3个月BCVA平均值为(0.62±0.2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FT平均值为(216.12±18.23)μm,术后1个月CFT平均值为(231.32±13.14)μm,术后3个月CFT平均值为(221.48±23.35)μ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有8只患眼出现黄斑区异常改变,术后3个月仍有3只眼存在黄斑区异常改变。结论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出现黄斑区异常改变,只有极少数患者术后3个月仍存在黄斑区异常改变。
- 刘玉青张海燕张习昝艳张敬一程昭琳郭玉升张朋利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根据眼内填充物将患者分为空气组(n=19)、全氟已烷(C2F6)组(n=25)与全氟丙烷(C3F8)组(n=29);根据是否需要实施白内障手术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39)与非联合组(n=34);根据有无合并黄斑裂孔将患者分为未合并黄斑裂孔组(n=39)与合并黄斑裂孔组(n=34)。比较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末次随访结果显示,愈合61例,好转12例。空气组术后LogMAR BCVA、CFT值均低于C2F6组与C3F8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LogMAR BCVA、CFT值低于非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黄斑裂孔组术后LogMAR BCVA低于合并黄斑裂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发生黄斑裂孔1例,视网膜脱离1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具有显著疗效,可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白内障、黄斑裂孔等情况针对性选择手术方式。
- 张敬一田笑雨任媛王文英韩风梅
-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高度近视黄斑劈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