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宝柱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比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危险因...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 1篇预后
  • 1篇造影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预后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卒中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刘春梅
  • 2篇史宝柱
  • 1篇张中华
  • 1篇黄清

传媒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血管内治疗的老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情况,比较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基线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ROC曲线分析FAR水平对血管内治疗后90 d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转归不良组的年龄(P=0.001)、卒中史(P=0.003)、基线NIHSS评分(P=0.001)、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P=0.019)、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构成比(P=0.037)、FPG水平(P=0.001)、FAR水平(P=0.001)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Hcy水平(P=0.034)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卒中史、基线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sICH、FPG水平、Hcy水平等混杂因素后显示,FAR是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048,95%CI8.938~44.733,P=0.001)。FAR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转归不良的AUC为0.711,最佳截断值为0.0868,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72%和77.88%。结论FAR增高可用于预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转归不良。
张中华黄清刘春梅史宝柱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预后
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的相关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及其与CVD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160例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5%,高危因素中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分布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P<0.05), 而吸烟和高脂血症多分布于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P<0.05);中重度血管狭窄组的脑梗死和TIA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易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而后者是CV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狭窄程度的增加CVD的发病率升高.
刘春梅史宝柱
关键词:颅内外动脉狭窄脑血管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