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艳妮

作品数:29 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标准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生态
  • 9篇生态系统
  • 5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土壤
  • 3篇能值
  • 2篇源地
  • 2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度
  • 2篇生态安全
  • 2篇生态产品
  • 2篇生态廊道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环境质量
  • 2篇水质
  • 2篇水资源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保持
  • 2篇径流
  • 2篇廊道

机构

  • 29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山东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生态环境部卫...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9篇高艳妮
  • 12篇张林波
  • 8篇冯朝阳
  • 6篇李岱青
  • 4篇蒋冲
  • 4篇王德旺
  • 3篇王维
  • 3篇宋婷
  • 2篇李凯
  • 2篇郭杨
  • 2篇李芬
  • 2篇胡涛
  • 1篇任小丽
  • 1篇徐良骥
  • 1篇罗上华
  • 1篇赵伟
  • 1篇刘海江
  • 1篇张建军
  • 1篇李春明
  • 1篇吴丰昌

传媒

  • 16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环境工程技术...
  • 3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环境生态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模式与路径被引量:11
2022年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在该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开采或废弃矿山治理恢复率仍远低于国际水平.为了提升我国矿山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能力,本文对国内外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废弃资源利用、指标权属交易、新型产业导入是价值实现的主要模式,要素整合、区域统筹、产业融合是主要路径.各地区在实施过程中通常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模式、多路径组合的方式推进,以达到资源的多元利用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多重显化.总体而言,我国依托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成效评价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推动修复矿山生态产品价值更加有序高效转化.
高艳妮王世曦杨春艳孙倩莹刘学冯朝阳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生态产品
区域物种保育更新服务功能综合评估被引量:5
2018年
物种保育更新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鉴于当前物种保育更新服务功能综合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区域可比较性的不足削弱了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监管,以物种保育更新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种濒危程度、生态保护成效、核算结果可重复及陆海统一这4项评估原则,借鉴能值理论构建了综合考虑物种更新率、生境质量调整系数、不同濒危等级指数和单个物种能值转换率的评估方法,并以厦门市陆地和海洋的物种为研究案例,将2010作为基准年、2015年为评估年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年相比基准年陆地物种保育更新服务的能值量由1. 14×10^(20)sej增至1. 21×10^(20)sej,海洋由1. 56×10^(20)sej增至3. 32×10^(20)sej,海洋变化程度较陆地显著.厦门市北部山区较南部沿海区域生境质量维持较好,2010—2015年期间整体变化趋好,局部受到轻微扰动.厦门陆地与海洋历史时期出现且纳入计算的动植物物种数为5 110种,其中陆地物种数为1 321种,海洋物种数为3 879种,而中国特有种和福建省重点保护物种为物种数占比最多的保护等级.研究显示,陆地物种受保护等级程度较高,面临受威胁和濒危的物种也较多,各类保护等级对物种保育作用显著;修正的综合评估方法体系能够弥补生态系统服务主流化研究的不足,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提供参考价值.
胡涛李延风黄盼盼高艳妮孔莹黄珠美李付杰
关键词:濒危等级能值
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评估被引量:3
2019年
生态系统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区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和ReRSM(Remote Sensing Model for Ecosystem Respiration)评估其2015年的固碳服务,并阐明其固碳服务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以C计)为31.36×10^4 t a,平均固碳量为644.86 g(m^2·a),其时间动态总体呈单峰曲线分布,但受台风影响该曲线波动较大.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西北边缘地区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较低,与DEM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且绝大部分区域为碳汇区.厦门市分区统计显示,同安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和固碳量均最大,分别占厦门市总量的52.58%和57.10%,其与翔安区、集美区的固碳量之和占厦门市总量的88.27%,是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主体;湖里区固碳量最少,平均固碳量仅为14.25 g(m^2·a),几乎为碳中性.研究显示,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固碳能力.
高艳妮王维刘鑫张林波邓富亮杨春艳孙倩莹
关键词:碳收支生态系统服务
厦门市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化与价值评估被引量:6
2019年
突出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针对现有研究对水质影响和供水价值的评估考虑不足,尚无法将水质、供水服务及其价值与管理措施相联系,难以满足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的决策需求等问题,综合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建立了水质水量-供水服务-供水价值的联系,应用于厦门市生态系统供水服务评估并提出管理建议.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水量,引入主要污染物超标当量和水质当量的概念评估水质,采用市场价值法和环境恢复成本法评估其价值.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生态系统供水量为9.26×10^8 m^3,供水价值量为14.82×10^8元,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77×108 m^3和2.60×10^8元.2015年和2010年厦门市水质恶化导致供水价值量分别损失0.31×10^8和0.27×10^8元.厦门市供水服务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和水体差异性,发掘潜力较大,受到总体下降的水质影响,建议从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和改善水质这两方面入手开展研究,以提升供水服务.该研究方法操作简单,评估结果易于比较和被决策者理解,但对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和水质定价考虑不足,在今后研究中应将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纳入评估体系,并修正水污染处理成本.
刘尹李春明孙倩莹张林波高艳妮谢文玲
关键词:供水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水资源水质
厦门市陆地生态系统空气负离子服务能力评估被引量:10
2019年
为探讨厦门市陆地生态系统负离子的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生态系统产生的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空气负离子个数为表征指标,改进了空气负离子服务评估方法,基于空气负离子监测数据计算了厦门市空气负离子服务功能量,并分析了厦门市空气负离子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厦门市2015年空气负离子服务功能量为1.37×10^25个,单位面积负离子服务功能量为0.8×10^16个m^2.从行政分区来看,同安区空气负离子服务功能量最大,约占厦门市总量的56.5%;从生态系统类型上看,森林生态系统空气负离子服务功能量最大,约占厦门市总量的86.6%.厦门市空气负离子日浓度存在明显的“波峰”与“波谷”,波峰主要分布01:00—07:00之间,波谷主要分布在12:00左右;厦门市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生态系统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为2437个cm^3,约为春季的2倍;不同生态系统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如森林远大于草地、耕地等生态系统;对于大多数生态系统类型而言,空气负离子浓度主要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湿度的升高而增加.研究显示,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空气负离子服务能力最强,乔木绿地空气负离子服务能力大于灌木、草本绿地,城市森林、乔木绿地面积越大,为人类提供的空气负离子服务越大.
杨春艳马雯思张林波高艳妮贾振宇李付杰
关键词:空气负离子
辽河保护区水资源供给服务及价值评估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实际监测数据,从水资源量和水环境质量2个方面估算了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水资源供给服务及价值。结果显示,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水资源量供给服务变化较大,水资源量、超标污染当量和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各监测断面超标污染当量均为正值,即在年尺度上各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的目标考核要求。从各监测断面来看,福德店断面水资源量和超标污染当量最低,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也最低,马虎山断面最高。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各月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和单位水资源量供给服务价值变化较大,且二者的变化过程有较大差异。以福德店和六间房为例的月评估结果显示,2013-2016年2个监测断面的逐月超标污染当量和水资源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但多年平均月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和单位水资源量供给服务价值有所不同。
孙倩莹高艳妮杨春艳王世曦
关键词:水资源供给水环境质量
辽河保护区退耕封育措施消减污染物入河量估算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定量评估辽河保护区退耕封育措施在控制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2010-2018年辽河保护区农田面积变化,并基于源强系数法估算了各年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结果显示:2010年辽河保护区河流两岸分布着大量农田,面积约为627.13 km^2,占辽河保护区总面积的33.55%,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1 864.79和372.96 t/a;2011年随着退耕封育措施的实施,农田面积降为155.63 km^2,约减少了75.18%,仅零散分布于河流两岸,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减至419.55和83.91 t/a;2012-2018年农田面积和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与2010年相比,2011-2018年退耕封育措施累积消减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11 734.49和2 346.90 t。
高艳妮杨彩云冯朝阳杨春艳孙倩莹
关键词:农田
辽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基于500 m分辨率MODIS NDVI数据和Landsat TM/OLI影像构建了辽河保护区2000-2018年的30 m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数据集,分析了辽河保护区划定前(2000-2009年)和划定后(2011-2018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辽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微弱的增加趋势,2000-2009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斜率为0.67%/a,而2011-2018年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斜率为-0.27%/a,植被覆盖度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洼的河道两侧;相对于2010年,辽河保护区植被在2012-2014年呈轻微的恢复趋势,但2015-2018年又出现了退化趋势。对比植被覆盖度的模拟值和实际值发现,2011-2018年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率增至1.12%,其中2014年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的作用明显。总体而言,辽河保护区划定以来,植被覆盖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正向,植被恢复中人类活动贡献率高达8.42%。
杨春艳高艳妮刘学孙倩莹王世曦杨彩云虞慧怡贾振宇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在中国北方草地的精度评价被引量:8
2019年
草地是全球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精确界定草地边界对于开展草地资源研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草地分布最集中的北方地区为研究区域,以野外调查获取的草地样点数据为主要评价依据,对来源于7种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中国北方草地边界精度进行评价,包括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GLT80s)、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LUCC2010)、中国土地覆盖数据(MICLCover)、全球陆地覆盖数据(Globcover2009)、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C2000)和MODIS土地覆盖数据(MCD12Q1)。结果表明:GLT80s划定的北方草地面积最大,与其他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划定的草地分布一致区域最多,基于采样点验证的精度也最高,数值为88.32%,而Globcover2009的精度最低,仅为29.31%,MCD12Q1和GLC2000的采样点验证精度分别为83.74%和83.45%,其他草地图的采样点验证精度则介于73.42%~78.97%;分省统计分析显示,在青海省MCD12Q1的精度最高,数值高达94.23%,GLC2000和GlobeLand30的精度在90%以上,而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则均为GLT80s的精度最高;与GLT80s对比分析显示,其他数据源与其分布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将GLT80s中的温性荒漠类草地部分划为裸地,面积占分布不一致区域总面积的22.59%~42.87%。建议在开展有关北方草地资源及功能评价时,除青海省优先选用MCD12Q1数据外,其他省份优先选用GLT80s数据,但要特别注意其在温性荒漠类草地区域划分的准确性。
高艳妮郭艳芳王维李付杰黄盼盼
关键词:采样点
黄河流域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9
2021年
黄河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格局、植被、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县域生态质量等多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大部分县区生态质量状况一般,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中游和下游;②2000—2018年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持续下降,森林、水域面积占比略有增加,聚落面积占比持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状况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提升;③大部分地区生态状况改善幅度有限,局部仍有退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依然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建议在恢复植被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优化生态结构、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成效的评估和提升,农耕地区农田生产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城镇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体系,开展监测指标与技术方法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这不但是流域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也是生态保护恢复和管理工作的支撑.
计伟刘海江高吉喜马欢宋婷高艳妮冯朝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