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朔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染色
  • 6篇染色体
  • 5篇遗传学
  • 5篇产前
  • 5篇产前诊断
  • 3篇遗传学分析
  • 3篇微阵列
  • 3篇微阵列分析
  • 3篇患儿
  • 3篇家系
  • 3篇核型
  • 3篇核型分析
  • 2篇性染色体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胎儿
  • 2篇嵌合

机构

  • 15篇青岛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李朔
  • 5篇王芳
  • 5篇姜楠
  • 4篇赵炜
  • 3篇张凯
  • 2篇张立琴
  • 2篇俞冬熠
  • 2篇于美芹
  • 1篇刘畅
  • 1篇杜玮
  • 1篇李倩倩
  • 1篇史博

传媒

  • 7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UF60基因新发变异致Verheij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3年
Verheij综合征(Verheij syndrome,VRJ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又称8q24.3缺失综合征,是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特殊面容、脊椎骨骼异常以及眼组织缺损、肾脏畸形、心脏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1-2]。研究发现PUF60基因杂合变异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目前全球报道由PUF60基因致VRJS病例仅30例[2-14]。我国自2018年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已报道3例[8,10,14]。本文报道1例由PUF60基因变异引起的VJRS患儿,并进行文献回顾,以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
钟瑶瑶张立琴李朔冀永娟李俊新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孕妇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
2023年
目的对2例智力低下的孕妇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寻找致病原因,并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并对其胎儿进行相应的产前诊断。结果病例1:孕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r(6)(p25.3q27)[82]/45,XX,-6[11]/46,XX,dic r(6;6)(p25.3q27;p25.3q27)[6]/46,XX,-6,+mar[1],CMA结果为arr[hg19]6p25.3(156,974-302,273)×1,6q27(166,612,359-170,914,297)×1;其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N,CMA结果为arr[hg19]16p11.2(29,591,326-30,177,240)×3。病例2:孕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r(13)(p12q34)[77]/46,XX,dic r(13;13)(p12q34;p12q34)[13]/45,XX,-13[9]/46,XX[1],未行CMA检测;其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N,CMA结果正常。结论通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尤其是结合CMA结果可以明确孕妇智力低下的原因,这对其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指导其进行相应的产前诊断,减少异常患儿的出生。
任慧颖张凯王芳李朔
关键词:环状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联合应用诊断性染色体复杂结构异常病例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诊断性染色体复杂结构异常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诊断11例性染色体复杂结构异常患者的染色体畸变来源及结构特征。结果 G显带结合CMA、FISH检测确定了11例患者的性染色体复杂结构来源,8例社会性别为女性的患者中,4例患者的衍生性染色体的异常片段来源于X染色体,4例患者的衍生性染色体异常结构涉及X染色体和Y染色体重组;3例社会性别为男性的患者中,均存在Y染色体的部分缺失。11例患者中有3例性发育异常男性患者和1例身材矮小的女性患者存在SRY基因扩增产物。结论联合应用多种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可为性染色体复杂结构异常患者的明确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及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遗传学依据。
史博俞冬熠李朔
关键词:染色体G显带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原位杂交
27例15q11.2微缺失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家系分子遗传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7例15q11.2微缺失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家系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基因检测中心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的5360例孕妇的胎儿产前诊断结果,其中涉及15q11.2区域拷贝数变异的胎儿27例,分析此27例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家系验证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出来自24个家系的27例15q11.2区域CNVs胎儿,微缺失发生率0.5%(27/5360),15q11.2微缺失患儿来源主要为父亲,占所有微缺失66.7%(18/27),少部分来源为母亲,占所有微缺失33.3%(9/27),未检测到新发突变的情况。结论15q11.2微缺失胎儿表型存在高度异质性,15q11.2微缺失与先天性心脏病、生长发育障碍、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T)增加相关。本次研究中,15q11.2微缺失多来源于父亲,此外多数患儿产前超声无异常情况,因此孕妇在孕期应接受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以评估胎儿的风险。
张凯王小端王芳李朔
关键词:产前诊断
早孕期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815例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因孕6~13周自然流产自愿检测早孕期流产胚胎的患者815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流产组织进行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15例研究对象中检出染色体异常525例(64.4%),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479例(91.2%,包括非整倍体异常421例和三倍体58例),结构异常(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44例(8.4%),单亲二体2例(0.4%)。(2)染色体数目异常以染色体非整倍体最常见(87.9%,421/479),涉及除1号染色体的所有染色体,以16-三体最多(17.5%,84/479),其次为X染色体单体(13.4%,64/479)和22-三体(11.3%,54/479)。27例(5.6%)存在多种染色体异常。在9例常染色体单体中,21号染色体单体7例,18和4号染色体单体各1例。(3)44例结构异常中,发现62个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CNV,片段长度为19.58 Mb(1.08~103.81 Mb)。涉及8号染色体的CNV最多,为16个(25.8%,16/62),其次为4号和18号染色体[各6个(9.7%,6/62)]。62个CNV中的10个(16.1%)片段大小≤5 Mb,包括3例微缺失综合征。(4)对低深度全基因组CNV测序(low-depth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未提示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胚胎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检出2例全染色体组单亲二体,均为父源性单亲二体,为完全性葡萄胎。(5)CNV-seq结果提示胚胎存在CNV的44例中,32例孕妇及其配偶选择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9例(28.1%)。这9例样本均涉及2条染色体变异,且均位于染色体末端。对于片段大小≤5 Mb的CNV,有2例进行了CytoScan 750K芯片检测,结果与CNV-seq测序结果基本一致。(6)32对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夫妻中,9对(28.1%)进行了染色体相关区域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其中正常6例,异
姜楠于美芹赵炜李朔
关键词:流产染色体畸变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在孕妇携带者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听力正常孕妇进行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明确本市孕妇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携带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耳聋患儿出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对青岛市崂山区655名孕妇进行常见的4个耳聋致病基因GJB2、GJB3、线粒体DNA 12SrRNA、SLC26A4的15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筛查。结果本研究中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孕妇655人,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53例(8.1%),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5例(3.8%),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3例(3.5%),GJB3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0.5%),线粒体DNA12SrRNA均质突变携带者2例(0.3%)。GJB2基因235 del C杂合突变携带频率最高,为2.4%,SLC26A4基因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频率位居第二,为1.8%。结论对听力正常孕期女性开展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可为育龄父母提供产前咨询,在预防和控制遗传性耳聋中起重要作用。
李倩倩陈文丽苗艳赵炜李朔俞冬熠
关键词:耳聋孕妇产前诊断
全外显子测序对4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遗传病因研究
2024年
目的 对4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收集4例VLCADD患儿及其家属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通过Sanger测序和家系验证确认其遗传方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结合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结果,4例VLCADD患儿在ACADVL基因共检出6个变异,致病变异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4个变异即c.226_227insGAAT、c.621_622del、c.151A>T、c.1194C>G尚未见于国内外报道,与其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和(或)临床症状吻合。结论 本研究结果丰富了VLCADD基因突变谱,为临床VLCADD筛查和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姜楠于美芹李加山梁思颖李朔
育龄期人群151种单基因病扩展型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
2024年
目的对青岛地区的156名育龄期人群进行了151种疾病的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CS),旨在了解受检者隐性遗传基因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的携带情况,探讨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156例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患者,总结分析其致病/疑似致病基因变异携带率,检测范围内的高发疾病种类,夫妻双方具有相同基因变异的发生率。结果在这156例ECS检测者中,发现80例携带隐性基因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其中,有6对夫妻共同携带相同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已有3例进行了产前诊断,成功避免了1名患有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患儿的出生。结论在孕前ECS可以有效发现检测者致病/疑似致病基因变异的携带情况,为生育方式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等可有效预防高危患病儿童出生。
王小端李加山张凯李朔
关键词:隐性基因
多种技术在1例嵌合型环状X染色体胎儿产前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2023年
目的 利用多种技术对1例孕妇无创产前检查提示X染色体数目偏少的胎儿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胎儿羊水细胞,联合使用羊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并对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5,X[34]/46,X,r(X)(::p21.1→q21.1::q26.2::)[16],CMA结果为arr[hg19] Xp22.33p21.1(168,551-36,345,937)x1,Xp21.1q21.1(36,345,938-82,025,634)x1~2,Xq21.1q26.2(82,025,635-130,609,928)x1,Xq26.2(130,610,054-130,821,538)x1~2,Xq26.2q28(130,989,602-155,233,098)x1。结论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更精准地诊断环状X染色体的胎儿,明确了胎儿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孕妇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
任慧颖王芳韩美艳李朔
关键词:环状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产前诊断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在1例21-羟化酶缺陷症患儿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应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ar real-time sequencing,SMRT)技术明确1例21-羟化酶缺陷症患儿的分子病因,并探讨SMRT用于临床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MRT技术对先证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候选基因进行长读长测序,检测结果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Sanger测序检测的家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MRT结果提示,先证者CYP21A2基因存在3个致病变异,先证者的一条染色体上串联排列两个重复的基因拷贝,分别为包含c.955C>T变异的CYP21A2基因和包含c.1069C>T变异的CYP21A2/CYP21A1P嵌合基因;另一染色体上的CYP21A2基因缺失。检测结果与家系MLPA+Sanger测序的结果相同,并明确了CYP21A2/CYP21A1P嵌合基因的排列方式。结论SMRT技术能够明确基因拷贝数变异、结构变异及嵌合基因的排列方式,可为21-羟化酶缺陷症遗传学诊断和携带者筛查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赵炜王芳李加山梁思颖苗艳姜楠李朔
关键词:嵌合基因基因重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