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尹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安阳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张爱玲研究
  • 1篇散文
  • 1篇诗歌
  • 1篇宿命
  • 1篇女伶
  • 1篇女性
  • 1篇女性视角
  • 1篇平权
  • 1篇青衣
  • 1篇抗争
  • 1篇家信
  • 1篇闺怨
  • 1篇《青衣》
  • 1篇《金大班的最...

机构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作者

  • 3篇朱尹
  • 2篇王艳芳
  • 1篇王艳芳

传媒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焦作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吕碧城诗歌的独特性——基于闺怨·平权·参佛的视角
2013年
吕碧城的近百首诗歌内容丰富,涉及闺怨、平权、参佛等多个方面。闺怨诗多作于早期,主要表现吕碧城早期客居外家时的闺怨愁思,伤感中透露出"不因清苦减芬芳"的气节。平权诗主要表现吕碧城呼吁男女平权的思想,表现了"深闺有愿作新民"的独立愿望。参佛诗主要表现吕碧城晚年主张和平护生的思想。她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拒绝模仿男性口吻,主张女性本色创作,强调真性情写作。女性文人天生的"女子气",恰恰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呈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也是二十世纪初期,处于动荡和变革社会中的女性寻求解放和谋求独立愿望的体现。
朱尹王艳芳
关键词:诗歌
男性视域下的女伶命运探寻——《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青衣》合论被引量:1
2013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青衣》,虽出自不同作家、不同创作背景,却都通过对女性抗争命运的描绘,展示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渐逼渐窄的生存空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原本是活在舞台上灯光下的女人,不管是被迫当舞女的金兆丽,还是爱戏如命的筱燕秋,都在现实的逼迫下,没能守住女人立足社会的一点立锥之地,被迫放弃舞台。最终又因两位男性作家不约而同的宿命论倾向,她们的命运被归于某个男人的屋檐下,社会身份也随之丧失。
朱尹王艳芳
关键词:女伶抗争宿命
论周芬伶的张爱玲研究
2012年
周芬伶的张爱玲研究一直力求完整地展现张爱玲及其作品的各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散文创作体验,周芬伶对张爱玲的散文评价颇高。周芬伶从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发掘出来的六封家信及其对这些家信的研究,为后来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史料,成为日后完善张爱玲研究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女性学者和作家,在对张爱玲的研究过程中,周芬伶一直坚持从女性视角出发,形成许多独特的观点与感受。
朱尹王艳芳
关键词:散文家信女性视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