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欣欣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地震反射数据Q值估计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油气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明显的吸收衰减现象,导致地震信号中的主频向低频移动,频带宽度变窄,相位发生畸变,制约了地震勘探识别薄层的分辨能力。为了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地震成像,文章介绍了一种在地震反射数据成像域进行Q值估计建模的方法与流程,并利用估计出的Q值通过偏移成像对数据进行衰减补偿,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该方法在时间域引入等效Q值的概念,首先在初步黏弹性时间偏移成像域的时窗内,通过数据在时窗内的补偿效果来确定时间域的等效Q值参数,接着通过在深度域层速度上计算成像射线获得时深转换关系,进而对转换到时间域层Q值的等效参数进行时深转换,完成最终深度域Q值建模,最后将该关键参数作为黏弹性叠前深度偏移的输入,进行复杂构造的黏弹性补偿成像。同时使用中国东部某实际地震数据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发展的流程和方法可较好实现深度域负责构造Q值建模和成像域补偿,实现复杂构造高分辨成像。
- 张浩付昌满红霞陈程方欣欣李宗星
- 关键词:黏弹性介质Q值时深转换
- 一种基于Squeeze算法的微地震偏移叠加定位走时表压缩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queeze算法的微地震偏移叠加定位走时表压缩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地震走时场数据;调用Squeeze算法进行压缩;输出压缩后的走时场数据,完成数据压缩。本发明对于提升微地震波形偏移叠加的...
- 张浩施辉张重远方欣欣周远剑
- 一种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过程重建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过程重建方法,涉及碳酸盐岩油气领域。该基于一种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过程重建方法,包括,S1、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和详细钻井数据,进行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三维地质建模,包括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
- 施辉李慧张浩马立成方欣欣魏小洁
- 柴东地区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地震相及沉积展布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柴达木盆地东部欧南凹陷石炭系是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重点区域,钻井和露头揭示平面上上石炭统沉积特征差异大,沉积相展布特征认识不清,影响着柴东地区上石炭统油气勘探的部署。文章利用欧南凹陷二维地震资料,分析其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特征,在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内共识别出平行席状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楔状地震相、斜交前积地震相和杂乱状地震相6种,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建立了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地震相的平面组合图;综合区域地质资料、露头、测井和地震资料,在地震沉积学和大陆架沉积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联系,并预测了其沉积相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石炭世欧南凹陷由东向西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和前三角洲−深水陆棚沉积体系。
- 陈程王利赵为永唐建超魏小洁方欣欣张浩
- 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上石炭统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过渡型烃源岩有机质组成及生烃特征被引量:7
- 2023年
-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交互混积型储层中获得良好油气发现,但该层段内烃源岩海陆混合型生物有机质组分及类型、生烃差异性等基础性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楚。选择尕海南山南坡柏树沟剖面克鲁克组烃源岩开展有机地球化学、XRD、岩石薄片、SEM等分析测试,研究了岩性及组分、丰度质量及类型、可溶有机质族组分及生烃母质等,结果表明:克鲁克组烃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原始生烃能力强,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残留腐殖型(Ⅲ型)为主的干酪根,可溶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母质(Ⅱ型),反映出海陆两相混源生物有机质的特征,海相有机质在前次生烃过程中对生烃量的贡献相对高于陆源生物。大量放射虫等浮游硅质生物是克鲁克组烃源岩海相有机质的主要组分,是海相干酪根的主力生烃物质;晚石炭世,欧南凹陷南部古陆和北部海槽分别向凹陷提供陆相高等植物和海洋低等水生生物或富硅上升流,海相有机质的富集与硅质生物活动直接相关。该研究认识为探索石炭系有机质富集机制和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对区域性油气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 施辉李宗星彭博孙玉琦张浩杨元元胡俊杰方欣欣魏小洁
- 关键词:有机质类型生烃母质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生烃特征:来自天然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3
- 2023年
- 推进柴达木盆地东部(以下简称柴东地区)上石炭统油气勘探进程亟待明确其烃类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及其生成过程。为此,通过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测试,探讨了柴东地区欧南凹陷2口关键井上石炭统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生烃过程及烃类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上石炭统天然气中烃类气平均含量为94.51%,非烃气平均含量为5.49%,干燥系数介于0.28~1.00,干气为主,湿气仅发育于上石炭统浅层,深层天然气干燥系数较高;②浅层气甲烷碳同位素明显偏轻,乙烷碳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分布范围大,低碳烷烃以腐泥型干酪根初次热解为主,早期产出的液态烃经微生物降解形成生物甲烷,高碳烷烃与原油裂解作用密切相关,腐殖型干酪根初步热解的煤成气多以吸附态形式赋存;③深层低碳烷烃为裂解反应较充分的原油裂解气混入部分煤型游离气,高碳烷烃可能与腐泥型干酪根二次活化裂解有关;④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不仅存在干酪根热降解有机成因类型,也发育碳酸盐矿物化学反应释放的无机成因类型。结论认为,上石炭统烃源岩混合了海洋、陆地两种环境来源的生物有机质,海相腐泥型有机质因热化学活化能低而优先进入生烃门限生成液态烃及伴生油型湿气,原油裂解和陆相腐殖型干酪根生气在高成熟阶段逐步启动,在过成熟阶段2种生气机制的作用愈发突显,残余腐泥型干酪根也因高温条件发生二次活化裂解并生成少量高碳烷烃。
- 施辉胡俊杰杨元元李宗星张浩方欣欣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生烃演化碳同位素
- 页岩浸水实验观测设备
- 本发明涉及油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观测设备,旨在对岩心含气性进行浸水观察时获得较佳的观测效果。页岩浸水实验观测设备其包括主体、遮光帘和吸光层。主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主体远离该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贯穿的观察...
- 苑坤方欣欣林拓周志覃英伦王超于抒放徐强
- 黔南地区石炭系打屋坝组页岩气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18年
- 采用物理实验及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黔南地区石炭系打屋坝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并从构造、物质组成、古沉积环境及孔隙系统四个方面阐释了页岩气含气性的控制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打屋坝组受基底构造控制,地层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变深,沉积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变薄;富有机质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壳质组和镜质组为主;无机矿物主要由黏土和石英组成。有机碳含量较高为0.9%~5.2%,且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热演化程度整体均高于2.0%。古地理环境、构造条件、无机矿物微观组成及孔隙系统配置等多因素协同控制了区内现今的页岩含气系统,其影响因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总有机碳含量及成熟度,这类因素极强的影响了含气性特征;第二类为物质组成及孔隙系统,包括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为影响含气量稍强的因素;第三类为构造条件,如埋深,为影响含气量稍弱的因素。评价模型表明区内含气量与第一类因素和第二类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二元一次关系。
- 苑坤王克营巩书华覃英伦卢树藩陈榕方欣欣
- 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南山地区新生代叠加褶皱与油气运移
- 2024年
-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油气勘探已获重大发现,为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勘探开启了新局面。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在早二叠世进入生烃门限,以生油为主;古新世—上新世为石炭系主力生烃期,以产气为主。前人针对该盆地石炭系油气的赋存条件和成藏机理研究较少,为揭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的有利成藏条件,本次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坳陷尕海南山地区开展石炭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在青德参1井中发现了石炭系克鲁克组和古近系上干柴沟组两套含油气层。依据区内构造要素统计分析、叠加构造填图、地震综合解释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南山地区晚新生代发育早期北西—北西西向和晚期北北东—南南西向的叠加褶皱,北西—北西西向褶皱及断裂活动形成了石炭系晚期生烃的有利圈闭,北北东—南南西向构造挤压激活了先存的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并导致石炭系油气沿该断层向上运移至上干柴沟组形成次级含油气层,最终造就了尕海南山地区上下两套油气组合并存的特征。本研究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 马立成马立成施辉江万张浩陈程胡俊杰彭博方欣欣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新生代叠加褶皱油气运移
- 碎屑岩层序地层学:模式辨析与迈向三维定量化
- 宋立才郭迎春张凯逊张林炎方欣欣魏小洁